京奧賽場外的懸念(二)



同一個世界

眾所周知,奧運本緣起於古希臘的“神聖休戰月”,是城邦時代的伊利斯和斯巴達間所定的和平協定,雖然最早的奧運賽事項目中有很多各城邦軍事競賽的烙印,也有許多儀式和比賽緣自對希臘眾神力與美的展現和崇拜,但是其真正的目的卻在於避免軍事衝突和促進和平競爭。當神聖休戰月來臨時,人們聚集在奧林匹亞宙斯神廟前,在祭壇點燃神聖之火,然後以公認的比賽標準和非流血的方式從事城邦之間的體育競賽,並加強邦誼,這也是奧林匹克精神之所在。

在中國古代,儒家文化講到“爭”也說: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退而飲,其爭也君子。短短一句話裏面其實也簡單地闡明了一個君子在參與 “射”這項競賽時,除了必不可少的體能和技能要訓練有素之外,更爲重要的是必需錘煉作爲君子或比賽者的一切心志能力(也就是EQ),以作爲競爭的形式或條件,這包括賽事引導、道德陶冶、禮儀教化、和文化素養等等。而道家更是主張以消極的無爲和不爭,來到達“天下莫能與之爭”及“安平泰”的目的。

同一個夢想?

可見無論東西方文化,都以“和平”作為人類群體生活的終極嚮往,和平才是人類所公認要“爭”的“同一個夢想”。但“爭”同時也是人類的劣根性,要怎麼爭?用什麼手段爭?

很多人批評北京利用這次奧運會大玩政治操弄,華盛頓時報有篇評論甚至指出,京奧是繼1936年希特勒借柏林奧運宣揚納粹主義以來,最政治化的一次奧運。北京到底要用這次奧運向國際表達什麼訴求?這點中國人和西方強國的看法因立場互異必定存在落差。同一個世界裏,畢竟東西方和各國都有各自要爭的單邊利益要維護,“同一個夢想”畢竟只是人類共同的“夢想”而已,與其說要透過奧運實現夢想,不如說借由奧運會的定期舉行,提醒並鼓舞人類以此種理性競爭的形式,為了和平這個唯一的共識而繼續努力。

奧運也是政治秀

其實歷屆奧運,不論在哪裏舉辦,都不乏舉辦國政治操作的影子,因為是國際活動,就涉及國際政治勢力的傾軋,無論主辦國或國際奧委會的任何舉措,都不能無視於國際間的政治動向,也不得不因政治考慮而做出某些妥協或調整,就連奧運舉辦地點選擇也含有濃濃的政治考量,譬如1960、1964和1972的奧運分別在羅馬、東京和慕尼黑舉辦,就是要讓二戰的三個戰敗國分別借由主辦奧運重返國際舞臺、恢復國際形象。

但因主辦國的操作不慎,或借機滋事的反對勢力操弄過甚所引發的恐怖事件和遺憾也屢見不鮮。像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巴勒斯坦的恐怖分子炸死了十幾個以色列隊員;1980年在莫斯科,因爲蘇聯入侵阿富汗,美國帶頭杯葛奧運;於是接下來的洛杉磯奧運,美國馬上遭到蘇聯的反制;另外一起流血奧運則發生在1996年的亞特蘭大。

反而是在亞洲的幾場賽事相對和平一些,對亞洲國家而言,奧運會是向西方展現東方魅力、國家實力和民族風采的大好機會,比如東京奧運,日本借由一個在原子彈轟炸廣島當日劫後出生的青年點燃聖火的安排,來宣告日本已從戰敗陰影中重新站起,從此日本也引領了戰後亞洲的經濟榮景;韓國利用漢城奧運展示她的經濟實力和朝鮮民族的強勢作風;而這次的北京奧運既是中國的處女秀,中國人自然要舒解一下這口自鴉片戰爭以來憋悶了一百多年的怨氣,讓從民族自卑感轉變成的自豪感,能充分展現中國和平崛起的意圖與力度。

回顧歷史,人類的瘋狂和愚蠢已經為“爭”字寫就太多血淚史,就連奧運場内也不能例外,這使一場場國際運動比賽和國際會議,一再演變成世界強權的另一個角力場,至今要完全消弭人的鬥爭本性或許不可能,但是人間的種種樊籬和紛爭,唯有透過彼此間的君子之爭和理性交流才有可能實現這“同一個世界”的“同一個夢想”。

祝福北京

今年夏天,我們還是祝福北京吧,希望奧運風風火火地開幕,圓圓滿滿地閉幕,也希望大家無論在不在北京,都能看幾場乾乾淨淨、輕輕鬆鬆的比賽。


2008/08/07 05:3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