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得志



此方白文小鉥,臨自一枚古鉥,是夏子病中所刻,刻的是“相思得志”四個字。

都問夏子這一向害的啥病?見著這方印,你猜:八成是相思病。當然非要這麽說也行,只怕沒人相信,就是那少數半信半疑者,心裏也不免嘀咕:不會吧,這把年紀,得“見忘症”——見了就忘——的機會恐怕多些。

既然見了就忘,相思到此便已是解脫情味。那夏子就學學酷媽,也來個“非關風月”的方寸之美,把這方寸之間的相思二字好好兒的表它一表。

自來嚐過相思滋味的人都道它是苦的,染上這病,雖不至於要人性命,卻也是摧人心肝,奪人神魄,所以歷來留下的詩詞歌賦小説戲曲裏,我們看到的相思病患者,有病得柔腸寸斷的、有病得心灰意冷的、有病得惆悵清狂的、更有那和血和淚讓相思泛濫成災的,可就是沒有聽説過相思尚能得志的。

相思二字之用於兒女情長者在文學作品中屢見不鮮,且多是寫意的感性情調,不過這些估計是魏晉以後的事。前此的文學語言比較寫實,像詩經,裏面的文字最是精煉雋永,不論是賦,還是比、興,在描寫思慕之情的遣詞用字上,則多見直接而率真,純摯又熱烈的表達,很少看到直接用這兩個字來刻畫人與人間相互思念的情愫。所以在秦漢甚至更早以前,古鉥或文物中出現的這兩個字,推斷當有和後世不同的解釋和用法。

古鉥,做為古代印璽的一種形式,主要用於封檢,也就是書信往來之封簽,類似今天許多人在信封的封口處貼上一枚貼紙或蓋上一個信戳,以確保信件不被旁人偷拆。

古時文字多刻於竹木簡上,裝訂成冊,而冊,就是一頁一頁的竹木簡捆紮而成的書。古人短短的一封信,寫在片片竹簡上,可能就要用繩子捆成一紮,爲了安全寄達收件人的手中,於是就在捆繩的節結處黏上一塊泥,然後鈐之以鉥。由於封檢的泥塊多半是小小一塊,所以出土的古鉥裏也以小鉥為多。

至於小鉥上所鐫刻的文字,視書信性質而有不同,若是公務往來,多鈐上人名、地名和官銜;若是一般書信則多肖形印或吉語印。

相思得志,就是一枚封檢時用的吉語印,相思在此就不是後人所用的意思。

相字從木從目,最初就是看的意思,易經裏說:地可觀者,莫可觀于木。離騷也裏有“覽相觀於四極兮,周流乎天餘乃下”的句子,其中相就和覽、觀一樣,都是看的意思。思字從田從心,人心裏記挂的首先當然是民生大計,後以之泛指一切心中所想之事。得志,就是滿意、如意,一件事情辦得穩妥完善,自然就志得意滿,如人所願了。

所以寄信人在封檢時鈐上此印,表示信裏所言之事,我已經看了又看,想了又想,這樣封起來很穩妥了,你大可以放心。而收信人看到泥鉥完好就收信平安了。

另外,如果把相字當作思字的助詞,那麽這四個字意味著:你所想的事都得以如意,這顯然是吉語一句,翻成白話就是“心想事成”的意思。

由於印面甚小(只有1.25公分見方,你所看到的已經放大),留邊十字框白文讓夏子又耗了不少眼力,估計不久就要去眼科醫生那兒報到了,然值此歲末年終,新年伊始,有什麽比送這四個字給大家更好的呢?



2007/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