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月色




人說今宵月最圓
卻憐隔岸共嬋娟
雁聲迢递遠銀漢
月色游移侵舊垣
每憶垂髫別閭里
遙知華髮上頭巔
清光何夕同樣照
傾訴離懷樂故園


**風雨中秋 寄來清華月色和琛舅詩願大家心中性月恆明

2008/09/13 03:34:46

何事長向別時圓



你捎來清癯笑顏,沙漏的刻痕在五月裏緩流。那一刻我以為,是春,推遲了她踥蹀的腳步。

月就要圓滿,我幻想還有溫柔暮色,陪歸雁擁抱秋心。卻冷不防任一株屈從於季節的秋樹,預示了你的歸期。

最後的文字,不期然落在你鏗鏘後的啞然,清蕭心事煨不暖漸滅幽光,回憶似疼痛的利爪,卻任憑疼痛啃噬。

只用一年學習死亡夠嗎?

你說,玩笑開得太大,索性就別信以為真,只管前行!就當還有明天。

毅然如你,那天起便將死亡扛上左肩,好勻了右手從容揮別一切——竹籬、田園、跑道頭、昔日小友伴和希望的蝴蝶,種種都是生的課題……。

沿山的路途,遙遠且佈滿荊棘;雲翳繞山狂舞,視線因此迷離。我打探你要赴的故關,究竟是屬誰的管轄?你笑起來,要我諦聽。倘若山頂廟宇傳來鐘聲噹噹……呵呵!你說:那便是我疲憊的呼喚,有了回音。

當生的誓約,被時間片面撕毀,記憶的浮光還漂著動人謊言;當生的斑斕,一如靈魂的飾物褪盡;死,若嘎然而至,必是永恒,對生的垂憐。

月圓時分,疼痛分明還在,而你在洪荒岑寂的草野上,先我沉睡。


**謹以此文悼念日前因肺腺癌病逝的我的好友崇義(菲利浦)**
**菲利浦的歡喜:http://blog.udn.com/phillipchenla**

2008/09/11 07:46:15

長月將盡(三)----晚風習習

奇妙的事,往往就發生在當你將視線投注到那些看似和我們無關的幸福與傷痛,或者極其卑微的欲求和等待上。

也是這個月,在舊金山,一個今年以來在股票市場上小賠了一屁股的台灣人,透過世界宣明會認養了三個非洲貧童,兩個在南非,一個在尚比亞。我問他,這是一時衝動嗎?他說:我在網上發現他們,有一雙眼睛一直盯著我看….。我再追問為什麼自己都面臨困境了,還要勒緊腰帶救濟窮人?他的回答更簡單:他們沒飯吃了,我還有。

昨天,他給我看其中一個小女孩兒的來信,信上這樣寫著:

My Dear Friend,

I greet you in the name of God.

I am a little girl who is a church goer. The name of my church is XXX Catholic. I live in a location called XXX near a slop called XXX. I attend school at XXX.

I attend school everyday.

I do hope that God one day would relieve us from hunger. In winter we get no rain, in summer we need rain to plant crops.

就這樣,他和地球另一端的兩個陌生國度裏的三個陌生孩子變成沒有血緣的親人。

當夏末的晚風習習吹來,那遠在天邊小女孩兒,和我,都以仰望上帝的姿勢,仰望到美好的希望,和人性中更值得珍惜的價值。


2008/08/31 10:48:55

長月將盡(二)----台灣從哪兒齊步走?

台灣,還是一片鬧哄哄。不知道在鬼門將關閉之際,街頭那些亂舞的群鬼能不能將息將息?問問反對黨,撇開前朝所造的餘孽不說,對台獨圖騰的堅持派和反省派還要拉鋸多久?而新政府的百日維新又到底維新了什麼?雖然舊的混亂不去,新的清明難現,卻不能向阿扁學習,總把自己的行政不力全推給前人。人民或許願意多給新政府一點兒時間,卻不願再容忍一個不能反省改錯的執政者。

如果意見相左的雙方都只從自利角度出發,堅持己見毫無反省,社會很難不繼續陷在兩極對立的泥淖中。一個不能凝聚共識的社會,又如何進步?如何在已然狹窄的國際空間中,爭取自己的定位、價值與尊嚴?

世界是透過我們而走向未來的,如果我們不能改變自己,怎能改變世界?這個世界多樣複雜而且瞬息萬變,每天發生的大小事情,數以萬計地透過媒體及網路進入我們的世界,大到俄國“入侵”喬治亞,“片面”承認兩小國南奧塞提和阿布哈茲的獨立;小到某男子對某女子“襲胸”五秒“竟然”獲判無罪……。

當面對這些看來和我們無關的資訊,我們最需要的,或許不是馬上反射以支持或反對的立場,而是從龐雜資訊所呈現的現象中,隨時警惕一種冷靜、客觀和更開闊的視野,好讓這世界能為我所用,並以之鍛煉更確切的判斷和選擇能力,讓我能為世界所用。

我的綠色朋友們正陷入空前的鬱悶和危機感,我能理解,因為幾年前我也曾以相似的鬱悶和危機感而衝到街頭隨著人潮呐喊。和我同齡的曾在文革中九死一生的大陸朋友們,正從今年中國兩大巨變裏找回自己失去多年的愛的能力和自信,我為他們高興,因為我知道他們心中那曾遭意識形態扭曲的仇恨已經放下。

或許我們不能選擇生在何處,但絕對可以從透視自身歷史的線索中,選擇解讀世界的姿勢。而調整並改變姿勢,是為自心爭取更大的空間和更好的未來。

----待續----


2008/08/30 08:37:59

長月將盡(一)----改變時刻

二〇〇八的八月好長。

這個月裏,世界的焦點先在北京。十七天的時間,中國借奧運如願地展現了她的新貌,也成功地讓奧運精神在北京得到弘揚。

接下來的中國,可能就像剛辦完一場盛大宴會的女主人,卸下光鮮亮麗的彩裝後,最想做的事是休息。是的,奧運大躍進之後的北京,必須養足了精神,才好面對明日世界的新挑戰。

隨著奧運轉播的落幕,美國這廂的媒體上,一場盛大的政治秀也在丹佛轟動上演。民主黨的各路英雄豪傑紛紛為他們的總統候選人站台造勢,原先為黨內初選和歐巴馬激戰不休的希拉蕊,這回也盡釋前嫌,以她一貫的雍容態度和能言善道,呼籲同黨人士為了共同的美國夢——改變時刻,而團結一致,這讓歐巴馬在他登台演說之前,就提前成為全美今日最當之無愧的主角。

改變什麼呢?這位年輕的總統候選人,演說的大部分內容總是圍繞關心弱勢權益、創造就業機會,關心替代能源投資和環境問題,還有反戰和對中低受薪階級減稅的議題,他要大家相信“我們能”改變美國的未來。

但大多數人還在觀望,特別是在雙貸和次貸危機下,景氣低迷依舊,那些華爾街過去的寵兒們想著:儘管現在的美國不咋地,但總不能因此就把大盤交到一個毫無經驗且更像社會主義者的生手上吧!

而我的“有產階級”美國朋友們,更沒有一個會把票投給歐巴馬,“他們不能”改變,理由很簡單:他上台,我的荷包就會再縮水。


----待續----


2008/08/30 02:25:33

超過或超越,你的選擇?

誰太超過了?

太超過了,這句話一夕之間成了流行語。認真地想,很多“太超過了”的事不知從何時起,占滿了我們的生活空間。就拿媒體的政論節目來說,最初的時候,它謹小慎微,吸引你的目光;然後它坐大勢力,博取你的認同;最後到它泛濫成災,爭取的可能是你的容忍,可此時你的中樞神經中毒已深。對,一點都不誇張,就像吸毒!

資深媒體人變成“專業名嘴”,立委諸公變成“爆料天王”,他們提出可能疑點和線索,有幾些確是有見地的建設性言論,也多少能反映出輿論對於法務和司法人員的高度期待和監督。

但這些談話節目裏,主持人、來賓和叩應觀衆間彼此言辭交鋒的聲音,多如嗡嗡的蒼蠅,不但被更多不同立場的不同語境的嗡嗡之音,給相互攪和干擾,也為唯恐天下不亂的人搬演了他們最喜聞樂見的交響樂。當自許中立的媒體名嘴們滔滔不絕地質疑司法的超然與公正,甚至提前爆料預示案情發展時,有時是不是反替貪腐者助威,使他的高明騙術和精巧切割有了從法律漏洞中脫身的機會,莫說政府還有沒有那種耿介忠直、能昭公信又雷厲風行的行政官員或司法幹員,就是有,在這樣轟然的吵鬧中,又怎能在不旁生枝節的情況下秉持絕對公允專心辦案?

民主之惡

天下皆知惡之為惡,斯不善矣!民主之惡,透過傳媒往往除之不及,染之更速。臺灣年年有選舉,媒體上政論節目多到不行,流風所及,使人人起而效尤,販夫走卒皆可對政治人物或時事隨時隨地開講開罵,不管他或她懂或不懂、涉足或不涉足政治,都可以說三道四地對行政官員下指導棋,或對司法公正獨立提出質疑,利口悠悠,如鄭聲之亂雅樂,這實在不是民主社會之福。

小人窮斯濫矣,“陳錢總統”現在別的沒有,錢多,但時已窮。他最希望的事,就是再煽動一波紅潮、藍潮或綠潮,讓社會對立衝突不斷升高,然後趁亂脫身,到時候反手來個“草船借箭和火燒連環船”,把人民對他抓狂後怒火中燒下拉起的弓箭和矛頭,全轉射向馬政府想勵精圖治的決心,再一次讓全民來概括承受社會動蕩和民生凋敝的共業,而他和阿珍在海外銀行洗錢的那些爛賬,就名正言順地成了為“台獨公益”的大功大用,墮落的民進黨和深綠支持者怎能不對之感恩戴德,到那時你可能又會發現,原來滿世界的鄉願鬼,竟然多到讓你難以想像。

兩年前人們內心裏對扁之貪腐所積壓的不平之鳴,匯聚成百萬紅衫軍,那樣正義的怒吼,都沒有把扁打倒,反讓他像是得到加持般而功力大增,這顯示大家在焦慮氣憤之下可能用錯了方法。對待君子的方法不能用來對待小人,你更不能期待小人會因為你的曉以大義或寬宥仁慈就“馬上”翻然悔悟。

相信司法

阿扁如今已是下台總統,他任中那些“皇親國戚”所涉之案都已在司法程序中,SOGO案和國務機要費案之間的有否牽連也將重啟調查,新近才爆出的洗錢案,捅出的婁子已經超乎國人的想像,還有一籮筐的未爆彈,這說明“陳錢總統”已走到強弩之末。此時的台灣人民沒有了悲觀的理由,自也沒有悲觀的權利。人民如果選擇相信司法,就是選擇讓司法有證明自己的公正獨立是超然於所有政治因素之上的機會、選擇靜待司法從中釐出更多的真相以還給社會公義的機會、也是選擇讓扁及扁政權下那些多行不義的人現出原形的機會。否則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如此晝夜不休和稀泥般的惡性循環下去,只會讓糾纏出的旁支末節模糊了真相,最後的受害者還是一直無法超越的百姓自己。

超越才能突破

此案不同之處在於它不僅是我們的家務事,前任元首涉入國際金融犯罪,必然重挫台灣的國際形象,但危機往往也是轉機,就看馬政府能不能在兩岸外交休兵的框架下,避過政治現實,從此案的偵辦中取得和其他無邦交國家的司法合作,若然,那未嘗不是一個新穎且強有力的外交突破,畢竟對台灣來說,能拓展政治實體間實質互助的外交空間,比扁式冤大頭外交得到的境遇強太多了。

當然,這一切不但考驗馬總統的智慧,也同時考驗對岸領導人的仁德了。


2008/08/29 05:20:01

遲來的道德

洗錢案發展至今十數日,電視新聞再一次成為高收視率的連續劇。扁以一招“萬方有罪,罪在后宮”的說法為全案定調後,扁家上下分頭辦事,該發飆的發飆,該昏倒的昏倒,該出國註冊的出國卻沒註冊,等人頭們把層層防火牆築好的時候,回來故作鎮定地等待司法“還他清白”,這齣“珍”版的台灣霹靂火,未免也演得“太超過了”。

現在看來,不但扁的皇親國戚都是人頭,就連他在任時那些幕僚親信、黨團委員、財團貴婦、甚至國家情報頭子、國防、外交、財經、教育首長、還有民進黨、台獨大老和宗教領袖也全被綁架去充當人頭,阿扁的人頭部隊這麼多,真的比七月半的鬼還多。

人頭多到一個程度,選舉時候可組成投票部隊,得到權力就雞犬升天,這些人知法犯法、玩法弄法,最後竟把法治精神和民主價值也一股腦全押上了人性的賭盤,在貪婪的面前,法律不但做不了道德最後的防線,反做了敗德者的保鏢。

人頭都是高級知識分子,或位居要職的官員,若說他們是甘心情願地替阿扁揭櫫的台獨大旗免費服務,你相信嗎?有那麼多高情操的人頭,台獨大業早就成功了。若說他們全都蒙在鼓裏,讓阿扁吃人夠夠,完全沒分到半杯殘羹,就糊裏糊塗地成為被約談調查的對象,你相信嗎?有那麼倒楣的人頭,為什麼還不肯趕快配合調查,好弄清楚來龍去脈,還自己的無辜一個清白?

最悲哀的,是人頭一字排開,赫見很多師字輩人物,他們是出身教育界的老師、救人病苦的醫師、為人伸張正義的律師,在他們先後都因為“不得已的原因”成為人頭後,最後的救贖是牧師,他出來說話了,他說“貪是萬惡的根源”。

這句遲來的金玉良言,對照扁家現在莫之能守的滿堂金玉,是否太諷刺了?若不是這群人利欲熏心,一個小人總統也做不了大亂,今天也用不著一個牧師出來指點江山;若不是以救贖人類靈魂為職志的神職人員本身也懷土懷惠,怎會讓社會良心沉淪若此?

遲來的正義,或許還可以還人以公道;而遲來的道德,喚得回失去的人心嗎?

2008/08/28 02:50:02

人何寥落鬼何多(二)

而眼前大道廢弛,國家昏亂,詭詐奸巧,大行其道,你急得不行。

心想“一馬二王”怎還始終那般從容姿態,甚至都被媒體名嘴批為軟弱無能,無所作為了,還是保持緘默不置一詞,他們是無能?無為?還是以靜制動?以靜待嘩?

再看到前兩天阿扁那廂又開始興風作浪,莫不是又有了敗部復活之勢?陳致中夫婦回台時那種面對媒體的世故與冷靜,會否讓830的嗆馬遊行變成挺扁大會?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的搖擺態度說明什麼?????

一連串的問號,使你陷入深深焦慮,也或許會大嘆“人何寥落鬼何多”——這個世上為什麼你寄予厚望的“好人”總是這麼容易讓人失望?而“鬼”又為什麼多到抓不勝抓呢?

鬼是什麼?鬼其實就是我們心中那盲昧又自以為是的智巧。沒有誰是絕對的聖者或智者,仁義道德也最常被詭詐巧辯者用來自我標榜、自我寬待。當政壇上人鬼雜處讓我們自感寥落時,當社會充滿的不公不義讓我們憤憤不平時,是否我們曾輕易就墮入鄉願的迷障,而盲目地隨著虛驕的假正義起舞過?當我們自作聰明責怪誰誰太鄉願時,是否自己的心,一不小心也成了德之賊、道之鬼呢?

老子說: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聖人言論絕非愚民之辭,而是給在位者以提醒,不能夠只靠表面的道德典章虛文浮飾來治理天下,為政者要令天下歸心,只有從自身的見素抱樸,少私寡欲開始。而對每一個人也一樣,心為身主,人之修身,從心開始。

很多事或要逆向思考,台灣從威權時代過渡到民主時代,我們自不同的政治人物給社會提供的無數正、反面教材中,磨礪出許多能力,這些能力幫助我們在下一次的選舉中不斷修正我們上一次的選擇;也得到教訓,並發現它與我們得自古籍經典中的教誨竟是如此合拍。

2008/08/27 01:51:45

人何寥落鬼何多(一)

鬼月還沒結束,鬼事還多。閉門讀書,讀到張學良傳《世紀行過》時,書中提到明末文人歸莊的一首詩,覺得有趣。

數百年來這首怪詩還不止一次地被政治人物援引來互相指攝。甚至前幾年,阿扁難得一次的咬文嚼字引經據典,提到其中的一句,讓趙老大少康忍不住對號入鬼座,一怒之下為之打上了一起“鬼官司”。

歸莊的原詩是: “兩口寄安樂之家,妻太聰明夫太怪;四鄰接幽冥之宅,人何寥落鬼何多”。安在時事上多貼切的一首詩!若非怕影響了“寶徠休息站”的風水和房地產價格,日前那位爬到墳地偵查扁家動靜的記者恐怕早就以此詩為照片下標題了。

而就在此時,政壇鐵頭趙耀東卻靜靜地走了,把還籠罩在污煙瘴氣裏的台灣政壇遠遠地拋在身後。儘管這些年他深為阿玆海默症所苦,但這或許是最能讓人以漸進的清明平和解脫於世的一種慢性疾病,否則若罹患其他任何的癌病重症,身心或要更受醫療折磨,加以還要他眼睜睜看著自己一生辛苦耕耘的土地,讓一群牛鬼蛇神攪亂若此,以他的鐵頭性格,只怕更難以甘心,也更讓人為他感到不值。

電視新聞裏播出這位政壇耆老辭世的消息,時間不超過一分鐘,相對於對扁珍洗錢疑雲連篇累牘的報導,簡直不成比例。面對扁之狡黠,緬懷昔人典型,老人家當年一手提拔的子弟兵——現任監察院長王建煊先生,面對記者採訪時,一時語塞哽咽,難以成言。

也難怪,還能說什麼呢?鐵頭不在了,他所代表的時代也早已消逝,忠臣後繼如果還有什麼是可以從他身上得到啟示的,大概就只剩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八個字了。

----待續----

2008/08/22 00:47:34

阿扁還在等什麼?

這幾天扁珍海外洗錢案鬧得沸沸揚揚,特偵組這回行動疾疾如風,第二天就到扁家大肆搜索,且不論這是賊去了關門還是遲來的正義,至少大家都在有所節制地“依法行事”。

有趣的是蘋果日報的記者神通廣大,竟然爬到了扁家對面墳地的山頭,偵查到扁珍一家人的“日常作息”,雖然記者這樣窺人隱私的狗仔行徑,也有違媒體人的職業道德,並對“好兄弟們”有欠禮貌。但次日扁珍在自宅內神態自若的生活照片被披露上了媒體,接著前第一千金面對媒體再度抓狂,不但拒絕回答記者的提問,反把父母交待不可說的秘密,一個不落地說了個明明白白。她這一開口可教朝野政壇大老們各個噤口成了寒蟬。於是乎前日才與扁切割甚力的民進黨人士,翻臉又對扁仁慈了起來。

就這麼一來二去,眼尖的看官們立馬看懂了這齣看似荒誕不經的鬧劇背後真正的劇情。欸!不是自作聰明,多年來大家都被我們民主的生態環境,訓練成了見解精辟的政治觀察家。

相信很多人起初都很同情這位恰北北小姐,何其不幸生在這個家庭,為做孝女不得不昧著自己的道德良心,一家上下搞七拈三的爛事夠她張心的,她內心的煎熬必非外人所能道,但是從她幾次三番在媒體面前的發飆言行看來,此姝甚無教養,雖也是高級知識分子,然而長期受無德父母家庭教育之薰染,既無法分辨道德是非,價值觀亦甚扭曲,所說的話都是在喪失理性時粗口爆出的驚人之語,和損人不利己的論斷,多少可以反映她和父母的不安,這對真相之釐清,倒是給了些線索。

但是這回劇情比較曲折,扁這隻狡兔不只三窟,所作之惡也都非臨時起意,因此每有動作,必是想方設法掩蓋真相,直到事情穿梆時,他又故弄玄虛,讓想再兜回頭去拼湊真相的人,往往拼出的是那人故佈疑陣的假相。這很讓人生氣,尤其是當你非要弄個水落石出、真相大白好還自己的清白或社會的公道時。

陳水扁這一家人的行徑,讓我想到大陸政治漫畫家華君武的一幅自畫像,自畫像裏畫家用滿是皺紋的雙手捂住自己的臉,讓看官看不到他的面貌,畫的旁邊他還寫著一首五絕:畫獸難畫狗,畫人難畫手,臉比手更難,一捂遮百醜。

這幅畫也有力地反諷了政治人物為了捂住自己醜惡的真面目,只有竭力讓他的雙手本事些,本事大的就可瞞天過海,而後不動聲色,至於本事小的又羞於見人,只好捂住自己的臉了。不過再大的本事,也逃不過天道好還這則鐵律。

而但凡大奸大惡之徒,只要還能知恥地捂一捂臉,也算是良知未泯了。阿扁,你們還在等什麼?


2008/08/21 08:41:44

普度節的鬱卒

八月十五日,農曆七月半,民間一年一度的中元普度節,年頭不好,祭臺上少了往日鋪張,好兄弟們的境遇不佳。兩個突如其來的壞消息,更重擊了全台灣所有人的心情,股市立刻應聲而跌了百餘點。

一個是陳水扁終於出面坦承自己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讓選舉結餘款(?億元)早就被他的“賢內助”,以五鬼搬運法搬進了瑞士的銀行,而他自己則為做了“法律不容許的事”向全國老百姓道歉。這場故作姿態的記者會明擺著仍是一個“說謊的自白”,然其背後所隱匿的層層黑暗和處處疑竇,已足夠讓人擔心繼兩年前的紅衫軍狂潮之後,接下來的台灣社會是否又將被扁珍一家捲進另一場更大的政經風暴。

而另一個壞消息,就是中華棒球隊在北京五棵松球場對中國隊的一仗,居然意外敗北,這不但令全台灣的老百姓和球迷們難過,更使中華奧運代表團的士氣受挫,恐將影響接下來幾場比賽的成績。

運動歸運動,政治歸政治,這兩件事本不相涉,但這時候卻像“兩顆子彈”,同時傷透台灣人的心,讓過去幾十年來大家共同努力締造的台灣奇跡——我們最引以為榮的棒球光輝和民主驕傲,瞬間崩潰散裂,毀於一旦,也難怪有媒體稱這一天既是國殤日,也是國恥日。

球場失意,是否出於 “輕敵”?事後再多意表也無法回身先驗,縱使事前大家都認為論中華隊的實力,怎麼說也該強過棒球運動剛起步的中國隊,然而這回“兩中”交會在五棵松,是兩岸融冰之後首次運動場上的交鋒,當我方憑藉“實力這層硬道理”,與對方“主場優勢的軟道理”相遇時,會發生怎樣微妙的化學變化?這當中除了球賽本身,可能還牽涉太多兩岸新局勢下複雜的心理層面。雖說勝敗乃兵家常事,然而這場球對輸贏雙方,肯定都有別於其他賽事的非凡意義。

回顧台灣的棒球史,不難發現它和台灣的民主運動就像兩只交替向前的腳印,引領著近兩三個世代的人,在這片土地上安頓身心、穩步前進。“四、五年級生”應該都經歷過台灣棒球的“拓荒時代”,從上世紀六〇年代末的紅葉少棒、金龍少棒、七虎、巨人隊,到七〇年代中的棒球三冠王,再到八〇年代的成棒、及日後的職業棒球隊,棒球運動從最初只是一群原住民孩子在山中就地取材的遊戲開始發跡,小將們一棒棒敲碎烙印在自己身上貧窮落後的印記,一球球投出讓國際棒球界刮目相看的榮耀,又一步步打造台灣成棒球王國讓美夢成真。

而他們的事跡和汗水,也陪伴我們成長,回想起多少次整座島嶼的人半夜起身收看衛星轉播的熱情,為了小將們擊出的一支全壘打,而引來動村傾城的歡呼,等待勝利時刻難以自抑的緊張興奮,或輸球之後仍縈懷不去的懊惱難平……。棒球歲月的點滴給我們蒼白的年少時代輸入活力和熱情,鼓舞了多少人開始築夢並為逐夢而奮鬥不懈。棒球運動提振了台灣人在國際上從事各項競爭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就是在這一段時間,我們的經濟開始起飛,社會步向小康,政治上也因解嚴而漸趨開放和民主。

民主社會中政治本是眾人之事,可這些年在台灣卻成了眾矢之的,一講到政治,大家就認定它是民主社會的必要之惡,是齷齪的,原因何在?就是因為台灣近二十年來躋身政壇的人物裏充斥著水平極差、品格低劣之輩,他們之中很多出身法律界,卻完全不具備法律人應有的法律操守和法治精神,也完全昧於萬事萬物盛極必衰的道理,治國無道,安邦無行,居安逸處不能操一心以慮患,處變故時更難堅百忍以圖成,只知道不斷地假民主之名以行民粹之實,用愛台灣的口號來摧毀國家認同、撕裂社會族群;把拼經濟的力氣全用在營私舞弊、貪贜枉法上;把拼外交的挫折全推給“阿共吖陰謀”和國際打壓;更有甚者,以一人之得道而讓雞犬升天,其“教化”所及,讓下一代也跟著學那文過飾非、爭功諉過、護短鄉愿、鬥爭殺伐的無恥行徑,教那些當年為民主運動的理想而獻身獻策的支持者徒嘆奈何,也讓社會整體價值觀扭曲異化,全國人民同陷淵藪。

幾年前在北京,和那兒一位到訪過台灣的媒體朋友,談及台灣的民主化和大陸的改革開放,他說台灣正退回大陸的文革時代,而大陸則正走向台灣的蔣經國時代,此話聽在耳裏固然有些不是滋味,卻也無言以對,因為它頗能概括兩岸政經發展當時的狀況。事實上民主台灣近年來浪費在藍綠鬥爭上的資源難以估計,若是大家能珍惜得來不易的經濟成就,一步步穩扎穩打地栽培民主的果實,把從事政治鬥爭的資源和精力用來做什麼公益不好呢?比如繼續推動體育事業吧,或許今天我們也能擁有像鳥巢、水立方和五棵松這樣的場地,也能栽培出更多的王建民和曹錦輝,更肯定不會讓過去曾經為國爭光的少棒小將們英雄無用武之地,淪落到社會底層而不知所終的窘境。

這次我們看到全中國的人為奧運拼搏和爭氣的表現,看到他們為圓奧運之夢而瘋狂投入的樣子,想起自己當年為棒球瘋狂加油,為理想而努力工作,為任何能讓台灣露臉的人事物而自豪無比的感動,不正是基於同樣的對民族自我認同的情感嗎?或許有人對這種狹隘的民族情感不以爲然,但是一個國家或社會裏會持這種看法的人,要嘛就是沒有同理心的冷漠之群,要嘛就是他們脫離了社會發展脈動,看不見整個社會在追求同一個夢想的過程中所凝聚的力與美,他們心中沒有激情與感動,自然也就無法從中勃發出以之為榮的心態,和為之爭光的理想。

道德經有云“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台灣人何其不幸,過去八年攤上一個等而下之的政治動物做我們的總統,讓國家競爭力向下沉淪不說,如今他的海外洗錢疑雲所爆出的政治醜聞,又把台灣做為民主典範的稱號糟蹋殆盡,面對這樣一個狡黠之輩及他的徒眾,罵之無濟於事,侮之也不足以平眾怒,何時才能擺脫這場民主社會裏最大的夢魘?

或許我們每個人都該善盡自己做為公民社會一員的責任,但也真心寄期望於我們“溫柔敦厚”的馬總統,面對扁風暴及其可能引起的社會不安,可千萬要“避其銳氣,擊其惰歸”,但願馬式的舉重若輕是那種無跡無轍的蓋世奇功,但願他信守的承諾和始終如一的沉默是那種“悠兮其貴言”的承諾和沉默,但願他知道,在世界舞台上臺灣人鬱卒了好久好久,多想也大聲且自豪地說聲 “我自然”。

2008/08/17 02:54:11

楊蕙如與楊惠敏心中的國旗

正當中華棒球隊在北京的五棵松球場展開賽前練習之際,台北這廂媒體的焦點還圍繞著楊蕙如這個名字打轉兒,真不知道這則新聞的反復報導,到底是為台灣加油還是為兩岸關係添亂。

楊蕙如這個人有多大來歷,怎麼會一夕之間又成了媒體寵兒?甚至還躋身反對黨年輕世代的先鋒?到底是她善於利用媒體來為自己敷粉?還是別有用心的政客利用了她?

多神乎呀!一個靠鑽營銀行信用卡產品政策漏洞成名的毛孩子,媒體和社會竟然給她“卡神”的封號,這鼓勵了多少人把楊蕙如及其行爲當成典範,來學習投機取巧和旁門左道,只要能鑽出任何法律規範的漏洞,就可以罔顧道德和社會責任,來為自己的行爲偏差辯解和脫罪。楊蕙如現象,其實是台灣近年紊亂的價值體系中公民教育的失敗,與伴隨社會異化而來的媒體異化現象所共同作用的結果。

影響年輕世代價值觀至巨的,是這二十年來的社會變遷和政治運動,政治人物早就抛卻了當初的政治理想,在競相爭逐政治利益的過程中異化爲嗜血無情的政治動物,而政黨之間無止境的惡質鬥爭,又受到媒體收視率和商業利益挂帥的雙重催化,漸漸地薄弱了人們心中對“選賢與能”這個民主社會最核心的價值理念的嚮往,同時也給更多的“劣幣”以驅逐“良幣”的機會。

看著政客們動不動就搬演假民主之名而行爭權奪利之實的鬧劇,年輕人自然有樣學樣,只要是對自己有利的,就算不擇手段也要力爭到底,僥幸“成功”就被賦予名過其實的光環而不可一世,不幸“失敗”也毫不知檢討悔過,反以遭到政治迫害之類的說法來模糊焦點突顯悲情。

於是當愈來愈多這樣的投機份子走進公共領域,被賦予權力或任務,或投靠到政治團體參與公共事務的操作時,怎能保證他不用不當手段奪取政治資源,我們怎能期待他會行不由徑、光明磊落地來為公義獻身?

楊蕙如這個名字,令我想起六十年前冒險到四行倉庫獻旗的楊惠敏,把這兩個相似的名字相提並論,正好形成一個強烈反差,同樣都想為自己國家的勇士們鼓舞士氣,所不同的是,六十年前的那位女童軍,發揚的是智仁勇的精神,冒的是九死一生的危險,為的是替死守在四行倉庫裏的八百壯士獻一面國旗;而今天這位小妮子卻在行前召開記者會,宣告她的“壯行”可能使她一去不復返,被中國遣返時身上穿著的是一件名牌夾克,胸前大大地寫著FCUK。看到這一幕只能嘆一聲“難矣哉!”她們的存心都在哪兒使勁兒?搖旗不呐喊和呐喊不搖旗,誰更該被尊敬?答案自在人心吧!

愛到最高點,心中有國旗,任何人的愛國熱忱都不該被懷疑,楊蕙如的亦然,只是一個國家和人民的尊嚴,真的不是靠暴虎馮河和胡攪蠻纏就能贏取。年輕的楊蕙如們,靠一句愛台灣去衝撞體制的時代已經過去,不論你要為哪個政府哪個黨效力,請先從格致誠正和修身做起!


2008/08/11 05:54:21

京奧賽場外的懸念(二)



同一個世界

眾所周知,奧運本緣起於古希臘的“神聖休戰月”,是城邦時代的伊利斯和斯巴達間所定的和平協定,雖然最早的奧運賽事項目中有很多各城邦軍事競賽的烙印,也有許多儀式和比賽緣自對希臘眾神力與美的展現和崇拜,但是其真正的目的卻在於避免軍事衝突和促進和平競爭。當神聖休戰月來臨時,人們聚集在奧林匹亞宙斯神廟前,在祭壇點燃神聖之火,然後以公認的比賽標準和非流血的方式從事城邦之間的體育競賽,並加強邦誼,這也是奧林匹克精神之所在。

在中國古代,儒家文化講到“爭”也說: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退而飲,其爭也君子。短短一句話裏面其實也簡單地闡明了一個君子在參與 “射”這項競賽時,除了必不可少的體能和技能要訓練有素之外,更爲重要的是必需錘煉作爲君子或比賽者的一切心志能力(也就是EQ),以作爲競爭的形式或條件,這包括賽事引導、道德陶冶、禮儀教化、和文化素養等等。而道家更是主張以消極的無爲和不爭,來到達“天下莫能與之爭”及“安平泰”的目的。

同一個夢想?

可見無論東西方文化,都以“和平”作為人類群體生活的終極嚮往,和平才是人類所公認要“爭”的“同一個夢想”。但“爭”同時也是人類的劣根性,要怎麼爭?用什麼手段爭?

很多人批評北京利用這次奧運會大玩政治操弄,華盛頓時報有篇評論甚至指出,京奧是繼1936年希特勒借柏林奧運宣揚納粹主義以來,最政治化的一次奧運。北京到底要用這次奧運向國際表達什麼訴求?這點中國人和西方強國的看法因立場互異必定存在落差。同一個世界裏,畢竟東西方和各國都有各自要爭的單邊利益要維護,“同一個夢想”畢竟只是人類共同的“夢想”而已,與其說要透過奧運實現夢想,不如說借由奧運會的定期舉行,提醒並鼓舞人類以此種理性競爭的形式,為了和平這個唯一的共識而繼續努力。

奧運也是政治秀

其實歷屆奧運,不論在哪裏舉辦,都不乏舉辦國政治操作的影子,因為是國際活動,就涉及國際政治勢力的傾軋,無論主辦國或國際奧委會的任何舉措,都不能無視於國際間的政治動向,也不得不因政治考慮而做出某些妥協或調整,就連奧運舉辦地點選擇也含有濃濃的政治考量,譬如1960、1964和1972的奧運分別在羅馬、東京和慕尼黑舉辦,就是要讓二戰的三個戰敗國分別借由主辦奧運重返國際舞臺、恢復國際形象。

但因主辦國的操作不慎,或借機滋事的反對勢力操弄過甚所引發的恐怖事件和遺憾也屢見不鮮。像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巴勒斯坦的恐怖分子炸死了十幾個以色列隊員;1980年在莫斯科,因爲蘇聯入侵阿富汗,美國帶頭杯葛奧運;於是接下來的洛杉磯奧運,美國馬上遭到蘇聯的反制;另外一起流血奧運則發生在1996年的亞特蘭大。

反而是在亞洲的幾場賽事相對和平一些,對亞洲國家而言,奧運會是向西方展現東方魅力、國家實力和民族風采的大好機會,比如東京奧運,日本借由一個在原子彈轟炸廣島當日劫後出生的青年點燃聖火的安排,來宣告日本已從戰敗陰影中重新站起,從此日本也引領了戰後亞洲的經濟榮景;韓國利用漢城奧運展示她的經濟實力和朝鮮民族的強勢作風;而這次的北京奧運既是中國的處女秀,中國人自然要舒解一下這口自鴉片戰爭以來憋悶了一百多年的怨氣,讓從民族自卑感轉變成的自豪感,能充分展現中國和平崛起的意圖與力度。

回顧歷史,人類的瘋狂和愚蠢已經為“爭”字寫就太多血淚史,就連奧運場内也不能例外,這使一場場國際運動比賽和國際會議,一再演變成世界強權的另一個角力場,至今要完全消弭人的鬥爭本性或許不可能,但是人間的種種樊籬和紛爭,唯有透過彼此間的君子之爭和理性交流才有可能實現這“同一個世界”的“同一個夢想”。

祝福北京

今年夏天,我們還是祝福北京吧,希望奧運風風火火地開幕,圓圓滿滿地閉幕,也希望大家無論在不在北京,都能看幾場乾乾淨淨、輕輕鬆鬆的比賽。


2008/08/07 05:39:28

京奧賽場外的懸念(一)



奧運高調唱不停

經過七年的準備和等待,北京奧運終於在中國人的千呼萬喚之中進入了倒數計時階段,要說這些年北京有啥變化,一言抄百總:一切為奧運。

儘管稍早之前中國政府因爲西藏事件和蘇丹購油事件,受到西方媒體措辭強烈的批評,讓聖火在境外的傳遞遇到一些阻撓,然而一來到中國境内,這些問題就都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一片對奧運的禮贊和對聖火的歡迎。媒體的報導千篇一律地說:全國民衆上下一心地為操辦這場千載難逢的國際體壇盛會做出最大努力。仿佛什麽事只要和奧運沾上了邊兒,這事兒立馬升級到不同的檔次。

奧運首先是從口號標語上走入中國人的生活中,“北京歡迎您”簡捷有力的一句歡迎詞,道出北京人作爲東道主的榮幸和熱情;“我參與、我奉獻、我快樂”可以提振市民參與為奧運服務的熱忱;“好運北京”一語雙關,既祝願著北京的好運,也期許著北京為中國人“辦好奧運”;“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的廣告在於提醒人們要在每一處小節改變中國人“不講文明”的那些陋習;“減少出行,為外國友人讓出暢通大道”這説明北京擁擠的程度已到了要鼓勵這種自我犧牲的待客之道,至於“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則已成爲最常挂在嘴邊的奧運口頭禪了。雖然過去那種“效忠黨和毛主席”式的紅布條或“嚴禁隨地吐痰”式的警告牌已不復見,這些喊得震天價響的奧運口號,和滿街林立的借奧運大打形象廣告的標語牌,還是反映了強力民族主義教育下,中國人民的自我自尊意識才剛剛處於甦醒階段,也説明在參與國際事務和活動上,保守本位的中國人自認還有很多改革開放的空間。

新華社的官方網站很早就開始推廣奧運理念,重點在介紹北京如何借由舉辦奧運來實現以綠色、科技、人文、和平安為主軸的奧運理念;北京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日以繼夜地播送的一系列節目,也全圍著奧運主題打轉,還有一個新聞欄目乾脆就叫做“北京準備好了”,節目中極盡所能地宣導和宣傳一切有關奧運事宜,辜不論大陸媒體報導的公正性和客觀性如何,從報導的内容可以看見中國政府和人民那種上下總動員的拳拳盛意,和準備讓世人刮目相看的款款用心,使奧運在此不僅僅是一場國際體壇競技賽,更是體現中國與世界全方位接軌的契機,總之,中國正想快速地把這座擘建自元代的古都,蛻變以嶄新的風貌,並把她推向現代大都會之林。

禍不單行

面對這場史無前例的陣仗,北京真的準備好了嗎?回答這個問題,豪邁的北京人這會兒卻含蓄起來,他們屏息以待,誰也沒敢拍胸脯挂保證,因爲能佐證中國今年流年不利的事太多。一開年,華中地區便遇上百年難見的大雪災,五月四川的一場大震,又震得半壁河山元氣大傷,再加上夏季以來華南各地的颱風、洪澇,其他局部地方的突發事件,像四月份山東火車相撞事件,還有日前才發生在雲南昆明的公交車爆炸事件….等等,好似上天有意在奧運年與中國作對,甚至各種不利於奧運的迷信或傳言更是甚囂塵上,層出不窮的不幸事件多少為在即的喜慶蒙上陰影,但這些波折和潛在危機,反而讓當局戒慎恐懼,更加重視北京的維安問題,加強對各種災變的緊急應變和救助能力,並升高了各地公共場域的安檢等級,嚴格執行各項新措施以確保奧運能順利進行。

奧運反恐

隨著奧運日漸逼近,這幾天奧運反恐成爲焦點,爲此中國政府已經佈下天羅地網並進入“備戰”狀態,都市交通和車輛管制,建築工地暫停作業,四環以内地下室淨空管制,北漂族和外地人入京活動管制,各地機場車站港口及航班車次人員的層層檢查,還有各個賽場的維安,據説已經動用了數十萬公安武警人員,甚至連軍方都確認動用防空導彈來保衛奧運的消息,可見反恐的戒備森嚴幾乎已到了連隻蒼蠅也不讓飛進北京城的地步,這些措施所造成對人權限制的不利觀感,對外洞見觀瞻,對内也對北京市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不便,很多人開始感到奧運這個全民運動就要變成擾民運動了,因爲擔心北京出事,部分人士或企業開始計劃“避運”行動,或喊出“NOlympics”來逆勢操作,他們選擇在奧運期間離開北京,而旅行社也以“避運套”為名趁勢推出旅行套裝,以招攬出京和出國的旅客。

天空還是很灰

除了奧運保安和反恐之外,北京的空氣污染問題也一直引發外界關注,數月之前奧委會就曾一度考慮要將像馬拉松等需要耐力的比賽延期或易地舉行。環境部為改善空氣品質已準備對車輛及重污染工廠進行了第二波更嚴格的控管措施,儘管數據顯示北京近來出現藍色天空的可能性在增加中,但是實際上北京的空氣品質依然未見好轉,很多外國選手爲了保持戰力,只好選擇在臨近的日本作爲奧運培訓的基地。灰色的天空對照 “綠色奧運”的訴求,不僅形成極大的諷刺,也令北京這個首善之都的東道主顔面蒙塵。

賽場外的懸念

其實北京能否成功地進行這場奧運初體驗,關鍵也不全在北京,因爲辦奧運,使中國得以在短短七年内突然有了超英趕美的架勢,這不能不讓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感到不安,大國之間會不會又開始另一回合的合縱連橫,對中國的和平崛起來個八方防堵,雖仍有待觀察,但就在昨天,世貿組織的多國部長級會議在多哈的談判宣佈破局,已經預告了下一波國際間的保護主義勢力將再度擡頭,也標誌著以區域間經濟整合為主軸的國際新秩序的誕生;另一方面,自今年初以來國際性能源和糧食貿易大作戰,所引起的通膨危機持續擴大,北京想借奧運來提震經濟的如意算盤是否兜得轉還是未知數;還有最最令人擔心的,類似像“東突”和“蓋達”這樣的恐怖組織的威脅也似乎無所不在,而這個特大懸念所挑動的敏感神經就不單單只有北京一條了。

----待續----


2008/07/31 02:57:46

指尖流水




指尖流水匆匆,這一年,在驛馬倥傯間倏忽而過,光是北京就飛了四趟,如果再加上回台灣,和去其他地方的飛行,夏子幾乎成了空中飛人,套句北京話說,真是夠嗆!

行旅在外,無暇靜心書寫,雖然對眼所見、耳所聞、心所思、意所想的,也時有所感,很想一吐為快,然零言碎語畢竟成不了文字,就如同我程程行腳下揚起的塵土,不多時就被拋在腦後,致使網誌的經營停當多時,在此特向來訪未遇的朋友們致意,也謝謝你們的不棄和掛記。

生活總歸是忙碌的,不旅行的時候多些,偶爾忙裏偷閒來這兒歇歇腳,讀上幾篇好文,和此間的朋友“侃侃大山”,也算是為瑣碎的生活之旅平添一道清涼風景了。

謝謝我停筆期間的訪客們:

風城行者 Alone in SFO™ 燕 譚見峰(風逸塵煙) 張晴

星池小語 AShing Blue Crescent 藍月手札 時和 秋 水

guerrilla 梅花居士 Y.S . 阿蘭若. zenwind【任風】 秤子

Bostonian 會客室小二 怡克納米斯 喬若飛 百花 鄭大呆 馬蓋鮮

123酷媽 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 叮咚 琉璃帳 OKjack 餘白

曉 明--進入備戰期 littlebeetle yaduo 譚見峰(風逸塵煙)

浮光掠影‧攝影筆記 菲利浦……

還有一些遺珠,對那些曾經肯定這個空白網誌的朋友,你們的足跡雖被時間的浪潮席捲而去,卻也促我前行,夏子這廂一併謝過。

另外,特別對 燕 和 菲利浦 致上我深深的祝福,祝你們像以前一樣頭好壯壯。


2008/07/27 02:18:43

Bon Voyage! Captain Chen



一開年就傳噩耗,海舅走了。

我們其實早有心理準備,只是沒想到這一天來得如此之快。母親每夜做夢,夢見海舅來家,有時候仿佛回到他孩提時的模樣,有時候又變成外公病中的樣子,但都像歷歷在目,從夢中回神後就忍不住傷心,她哭個不停,我很擔心她的氣喘病再次在這寒冬發作,我勸她傷心難忍的時候,就念經回向,這樣就是海舅的靈魂跨海來訪,也會得到安詳的祝福,回家的路有姐妹親人的法音相伴也不至於孤單。

好在去年秋天我們先後都回了一趟台北,我回去的時候,海舅正開始他第三期的化療,高瘦的他變得更加仙風道骨,走路需要舅媽攙扶,但仍精神奕奕,笑說從上週開始他才停止了每早國標舞的運動和每週兩次合唱團的練習,並向公司請了長期病假。那天他請我們去台大校友會館附近吃沙拉巴,我和華舅都吃素,他則堅持要吃牛排,並說這是醫生說的,醫生的話現在對他有如聖旨,醫生說化療期間要多補充營養,特別是蛋白質和鐵質,醫生又說牛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鐵質,於是他原本對牛排的愛好就變得如虎添翼、理直氣壯。華舅已經茹素多年,每每把他生機飲食的好處和經驗告訴和他一樣有遺傳性糖尿病的兄弟姐妹們,大家同病相惜,都或多或少開始對飲食有所撙節,只剩海舅仍舊堅持捍衛自己對美食的嗜好,如今他以前常挂在嘴邊的那句“寧願吃死,不願饞死”的玩笑話,好像他開出的支票,回頭來要求兌現了。

接下來沒過兩週,情況就急轉直下,醫生說他的癌細胞迅速擴散,而且體力虛弱無法繼續施行進一步的化療,他住進了榮總,每天接連不斷的“醫療體罰”開始在他四十公斤的瘦弱軀體上按表操課。我知道情況不妙,決定回美國換母親回來陪他走最後一程。回美前一天我去榮總看他,他很虛弱,連坐起身都難,全身插著各種管子,看著真教人不忍。

我不禁想起四十年前,我和父親從台中到台北探望臥病在床的外公,他躺在榮總的病床上,床單和他的臉色一樣灰白,一見到我外公就說:仔呀,醫生判我死刑,我好不甘心呀。話雖如此,可他從知道病情的那一天起,便不吃不喝,放棄了和病魔的爭鬥,我看到他床尾挂著的吊牌,疾病欄目上寫著 “LUNG CANCER”,那時候我剛上初中,認不得幾個英文字,可也知道這兩字的威力正對他所剩無多的來日進行著摧枯拉朽的征伐。我離開醫院時有些依依之情,我們都知道這是一次艱難的道別,平時嚴肅寡言的外公變得格外慈祥,他對我說:去吧,仔,走出這個房間不要回頭看我,記得要好好讀書,好好孝順媽媽。果然這是他給我的最後遺言,一個月後,外公去世。

海舅得的是和外公一樣的病,他的樣子像極了外公,但是他的生命意志卻比外公堅強,他說:我要和病魔戰鬥到底!四十年來,醫學到底是否進步到足以用來抵擋上天對人的召喚,我不樂觀,但我希望他對生命的意志和信心能給他比外公多一點的時間,我不希望這是我們甥舅的最後一次見面。

海舅最後的那些日子身體上受的折磨不小,但是精神上還算有些慰藉。病房在六樓,是單人套房,還算寬敞,視野也很開闊,可以俯瞰對面的行政大樓和中間的走廊草坪,房裏有一張特地為親屬陪宿張羅的睡椅,晚上小兒子在那兒陪他,白天母親和舅姨們帶著特地為他做的吃食結伴來陪,他精神狀態好時,便和兄弟姐妹們聊天、回憶兒時,甚至為了當時的選舉和政治議題而辯論不休,他一直覺得他可以撐到大選,還說他要看著馬英九上台。

但是他的宏願還是敵不過癌細胞對身體的摧折,他只剩下皮包骨,無法自行進食,疼痛越發頻繁,開始注射嗎啡後清醒的時間也越來越短。母親在台停留了一個月,離開之前她和海舅道別,他也知道自己離大去不遠了,很鎮定地對母親說,你年紀這麽大了,別再為了我的事跑來跑去,我要是走了,你不要回來了……,母親已經泣不成聲,說不出任何話。

她想自己總共有一打兄弟姐妹,離的離、散的散、死的死,她和海舅雖是異母姐弟,但是年紀最近,相處的時間也最長,一路看著他從漁業公司的實習生開始,歷經各項船艙主管職務做到航業公司船長,從來都是兢兢業業,克勤克儉,年輕時為了家計負擔及扶持弟妹成長,長年海上漂泊,退休上岸後,仍然一秉他對海事的熱忱,及豐富的海勤航管經驗,投入倉儲船務事業,一直到晚年生病還是退而不休,戮力從公,大家勸他休息,他總是笑稱他的工作是“投海”事業,他不帶頭打拼,有誰願意跟從呢?母親認為他這個屬牛的弟弟,一生就像牛一樣忍辱負重,任勞任怨,對人更是柔心俠骨,仁義寬厚,處處為人捨己的付出,每次親朋聚會,他永遠是那個從忙碌的公務中脫身最後趕來付賬的人。想到他辛苦倉促的一生,還沒來得及喘一口氣養養生,就要面對老病和死亡的折磨,母親的心中有千萬個不捨,恨不能自己替他受病。

海舅走的消息在母親回美後的半個月傳來,這幾天她的情緒極度低宕,一直陷在自己對他的追悼中。我也因不捨於他的離世而重覆憶起只屬於我們甥舅之間的獨特記憶:他帶我去左營逛夜市、去看勞軍電影——于素秋的武俠片、去左營軍港看海、看停靠在港邊的大軍艦,後來他出海跑漁船、商船,我們到外婆家玩總見不到他,但時不時他會稍人帶回新奇的東西給我們,每次他若從基隆下船,坐車回高雄的路上也都會先彎到台中看我們,聖誕節我們會收到他捎來不同國家不同風情的照片或聖誕卡片,我考上大學的那一個夏天,他特地從土耳其寫了明信片來,要我一定要如獅子大開口般地好好兒敲舅舅一次竹杠……,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他為我們創造了許多生命中的第一次,我和妹妹一人一個眼睛會動還會唱歌的洋娃娃、弟弟的第一把能裝塑膠子彈的玩具手槍、我們第一次嘗日本意麵、第一粒美國華盛頓五爪蘋果、第一顆巧克力的滋味、第一個單眼CANON相機、還有我一直珍藏的鑲水晶金龜子別針……,這些點滴可能他自己從不曾經意,而讓我留戀與銘記的也絕不是這些或那些當時能讓我們開眼的禮物,而是他在那樣拮据的時代,那樣孤獨的旅程中,始終把我們擺在他心中最受寵的位置,時時溫慰著、關懷著,我們也確實隨著他的一次次航程開啟了一個瞭望世界的窗口,使我們得以在幼小時候就把世界、海洋、暖流、親情、付出、包容、光和熱做了最美妙的聯結。

海舅的告別式備極哀榮,是我見過前來悼念人數最多的葬禮,肅穆的大廳上佈置一艘大船靠在岸邊,四周挽聯圍繞像是旌旗飄蕩,海舅一身船長盛裝的照片站在船頭向我們揮手告別,每一個和海舅相識的人也都各自懷抱著不捨的感念和傷別前來祭奠,惜別的眼淚好似推波助瀾,儼然來為他此番的慈航送行,他絕對以美好的形象活在我們每一個人對他的記憶中。

海舅是海的兒子,這回他再度揚起他的帆,航向彼岸。


2008/01/09 02:47:10

虛空中的光明——看見琉璃帳


*琉璃帳的網誌:http://blog.udn.com/rigdor

琉璃帳出書,囑我為他寫序。能為這個優質的網誌寫序,我感到榮幸。但第一次寫序,對象就是一本“天書”,又讓我著實惶恐。

是琉璃帳的讀者,一定都贊同:琉璃帳是一個很具知性及啟發性的網誌,在這個噪雜的網路社會,能閱讀到這樣的文章,就像在光害污染嚴重的都市叢林之中,偶爾還能瞥見樓宇邊一小片夜空有星兒閃爍一樣,讓人驚喜之餘,開始對自己、對環境和宇宙人生有了新的感悟和醒思。

有網友曾經形容,看琉璃帳的文章是“後現代最豪華的享受”, 作為琉璃帳的忠實讀者,我深有同感。或許琉璃帳不喜歡這類讚揚,他謙稱自己是個淺層的天文愛好者,只想從純粹科學的角度出發,將一些簡單的科普知識用比較淺顯易懂的文字分享給大家,但從琉璃帳兩年多來的百篇文章裏,我發覺,“後現代最豪華的享受”這個說法並非網友的溢美之詞。對長期訂閱這個網誌的朋友而言,閱讀這個網誌最大的收獲和感動,或許不在於他的書寫魅力,也不是他所提供的知識或訊息的本身,而是他在“科學的知性探索”這個網誌的表象之外,所啟示的“對哲學的理性思維”,以及所呼籲的“對人文、對環境、對生命的感性關懷”。

這本書是從他的百篇文章中精選二十六篇集結而成,內容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部份,一是天文點題,二是環境課題,三是宇宙命題。從最早的天文現象解析、到後來談自然環境變遷、和宇宙生命探索,用簡單的概念來說,這三個部份就是天、地、人,三者前呼後應,互為表裏,正好為距離天空越來越遠、和背棄自然越來越久的現代人,在網際的熒幕前變現出一片新的天地——虛空中的光明,也是光明中的虛空——“琉璃帳”,此其意也。

一般認為科普文章寫的都是些難以消化的硬文字,理工科出身的人不會看,文法科出身的人看不懂,閱讀科普文章無論如何都很難有享受之感。琉璃帳的鋪陳和用心則有所不同,他大部份的篇章雖是從科學的角度出發,卻很技巧地把天文學上那些生澀的專有名詞,用淺顯的科學語言和奇幻的假色照片,一一送到讀者的眼前,隨著他文章和圖片的陸續推出,我們的視野也逐漸開闊,許多人不但成了這個網誌的“死忠粉絲”,彼此互動的結果還進一步投身研究,甚而發出類似屈原的天問,而所有這些問題,琉璃帳也本著嚴謹的科學精神和他自身在哲學和佛學上的豐厚涵養,給予最詳盡的解答。從網友們在此間的閱讀和熱烈對話來看,顯然樂於享受這種知性文字的人還不在少數,在網路城邦,琉璃帳,已逐漸為不少讀者開拓出一片閱讀與思考的新領域。

科學的討論,著重於對外在世界的發現,其目的就是要解決人——應該更廣義的說,是要解決眾生的存在和存續問題。有鑒於此,在星空系列之後,琉璃帳把關懷的筆墨轉向我們所身處的地球,他開始對近年來因地球暖化和污染問題所帶來對大自然生態的破壞,還有工業大國之間因科技競賽和軍事競逐,所引起的新興科技和武力對抗,凡此種種對人類生存的威脅……等等問題多所著墨。

在文章上下,我們看到一張張從外太空空拍地球的照片,和一份份從地球各個角落由無數生態學家、地質學家、環境學者和氣候專家們提出的數據和報告,這和幾萬光年外那些星雲的假色照片所帶給我們的是完全不同的感受,它們逼迫你的視覺神經,讓你不得不正視馬上殃及己身的災難,從而自不計後果的消費行為、自私自利的各種主義和蒙昧狹隘的價值標準中覺醒,反省一下每一個個體和世間萬物的存續是如此的息息相關,我們不再是宇宙和外在世界的觀察者,我們身在其中,是否該勉力做個不迷的當局者,在這齣方興未艾的調和眾生的存在大戲中,獻上自己微薄但真誠的心力。

深奧的科學邊界,自然會觸及到哲學的問題,當啟動了讀者們的淑世關懷之後,琉璃帳又把他的指揮棒揮向更深的宇宙時空的探索,這一部份應該是所有追求天人合一者共同的嚮往,那就是希望串起時空、找出我們的定位、用科學所提供的智慧火炬,照亮内心的明覺。

在討論到天文物理中的初始狀態和終極問題時,比如空間和時間的問題、極大和極小的問題、宇宙上下內外、高低有無的問題….等等,琉璃帳會引申文學詩句裏的時空意涵,來和量子力學或相對論中已獲致的科學性結論來相互對照,也會提出佛法的空觀來與之聯係。類似的參照也常常出現在和網友的討論中,琉璃帳曾說他之所以會用量子理論來解釋宇宙運動的過程和現象,是因爲他認爲量子論是最接近哲學的科學,與佛法也能彼此呼應。

有一次在講到量子的方分問題時,他甚至拿“俱舍論”中的“極微”來與之比較,他說“量子論中提到:薄朗克尺度下,粒子可能是弦,可能是迴圈,也有波的特性,而佛法講緣起性空,無論是弦、迴圈或是波,都是戯論,沒有實體”,然而對我們眼中所觀察到的萬象,究竟是否是客觀存在,他又意味深長地說“明覺不動,萬化自顯”。

這些論點在在說明他認為這個宇宙萬象到底是不能客觀獨立於人的心識作用之外的,從科學觀點探究宇宙儘管要遵循嚴謹的邏輯理論,以為檢證、發現和推求外在世界的根基,但科學的理性分析對生活環境和生命奧秘的解答能力還是非常有限,要揭櫫“無上真理”,往往最後還是要回到人的主觀經驗和思證上,也就是要透過心識的作用,一旦回到人的心識上,佛法強調的思證經驗就是:實相天地,宇宙萬象在非有非無之間,如果明心見性,萬化自然顯露,而這一切只是過程,沒有實體,這就是宇宙的真相。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科學家說宇宙是從一個初始狀態和許多組物理常數交互作用中演化而來,如果這些常數和初始狀態稍微改變,現在也許就沒有我們,還能在此談天說地,宇宙的初始狀態裏似乎早就埋藏了讓我們的心識起作用的種子。

儘管如此,琉璃帳也表示他這樣的參照只是借此觀察科學和佛學的異同,並非想用科學去解釋或證明佛法,他“只會在說科學的時候略說佛法,卻不會在說佛法時引述科學,因為佛法雖不違背科學,卻不建立在科學之上。”

作為讀者,我把這些看作琉璃帳對我們的提醒,我想大部分人不會因此就用佛法來解釋和了解宇宙這個“實體”,畢竟科學的探究也不應立基於佛學上,過分去強調或解釋宇宙究竟有沒有實體,就像對無神論者去爭辯有沒有神一樣,是不會有結論的。事實上不論是用科學或哲學、量子論或佛學來解釋宇宙時空的真相,都還是有各自的角度和立場,科學無法完全解答存在的基本問題,正如哲學無法對認識論給出確定的結論一樣,但可以確定的是,科學的研究和了解增加我們的智慧,哲學的領悟和追求有助於我們開啟靈性中的愛和慈悲,“福慧雙修”是證悟空性和實相的不二法門。

這麼說來,我們如今還未看破宇宙紅塵的真相,就可能不是因為科學發展還處於蒙昧時代,而是人的心性的不夠清淨。只有當人將這些科學或哲學的論點內化為自身的信念或信仰時,並勤而行之,然後向自己印證之,其餘的大概就聽任自然了。易經乾卦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就是這樣吧。

最後我要說,因為以下這首曾在我的網誌上發表過的短歌,我得以和琉璃帳這個網誌結緣。

永是時間的盡頭
遠是空間的極限
剎那站在時空的切換處
永恒丈量著你的靈魂

現在,我也以此來為琉璃帳的新書揭開序幕。


2007/11/17 08:59:16

太歲曰:My name is Jupiter! (二)



歲星既然是個“虛名”,那就來看看它的真身木星到底有沒有被冠以太歲或Jupiter之名的“實力”。

地球上人們觀察月亮的盈虧而有了“月”的時間概念,觀察太陽的位移而有了“日”和“年”的時間概念,但比年更長的時間單位,比如十二(地支生肖)年或六十(甲子)年,這可能就要靠木星了,木星的公轉周期是地球的十二倍,也就是十二年,剛好,這又是十二地支的數目。所謂“天之大數,不過十二”,想想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十二,不管是純屬巧合還是宇宙規律,估計就是這冥冥中暗藏在木星中的天文玄機造就了人文上干支紀年的歲星文化。

太陽系的行星裏,木星是一顆最特別也最迷人的星球。這個氣態行星像是個巨無霸的氣球,質量是地球的318倍,就算把太陽系裏其餘行星的質量加起來,還沒它的一半大,地球來到它的面前,真如同小蝦米遇見大鯨魚。而你能想像這隻大鯨魚卻身手矯健得會跳芭蕾舞嗎?它自轉一周只須不到十小時,這時間還不夠夏子從舊金山搭機飛到台北去看望各位。科學家們從天文望遠鏡觀察木星上的大紅斑和帶紋,認爲這些都和它飛速自轉時所產生的離心力有關。

木星上空有十六個月亮(衛星),每天圍繞著它走馬燈似的此起彼落,想想看,有哪個魔術師能耍徒手把玩十六個球的把式?光憑這架勢就堪稱威風八面,自成一系。

這個密度只比水略大一點的超大星體,是個表面冷若冰霜、骨子裏卻熱情如火的大悶騷,它的上層大氣溫度低到攝氏零下140度,而木星核裏卻高燒到30000度,内蓄的極大壓力和能量使它顯得外馳而內張。

木星是地球的外行星,地球上看它的亮度僅次於太陽、月亮和金星。行星本不是發光體,它的光或能量是靠太陽的反射,但是科學家們發現木星本身所輻射出的能量卻遠比它從太陽得到的反射能量要多,它那比地球強大二十倍的磁場所射出的輻射波,使地球上相同磁場及和歲星對應的地支方位都會受到輻射波的干擾,這些干擾波會影響地球上農作物的生長,很多科學家懷疑,地球上出現神秘難解的宇宙密碼和麥田怪圈也和木星的干擾波有關,這莫非就是古人視木星為掌管農事星官的理由?

太多奧妙一時也說不清,只能說木星是一個有著恆星架勢的星體。有科學家甚至預測,三十億年之後,當它的内部壓力大到足以發生類似核聚變的程度,那木星在太陽系中就不僅只是一路諸侯,它可能從眾行星的行列中獨立出來,變成另一個小太陽。

到那個時候太陽若還未告老還鄉,太陽系可就要變成一個雙恆星系,所謂一天難容二日,太陽和木星是和諧共治,還是來個“藍綠大車拼”?各路行星到底會不會改變軌道追隨著太歲或Jupiter跑呢?

欸!這等百千劫後是否仍然天長地久日麗風和的大哉問,就輪不到夏子來操心了。



*參考資料來自
http://en.wikipedia.org/wiki/Jupiter
http://www.nasa.gov/worldbook/jupiter_worldbook.html
http://chuckayoub.googlepages.com/jupiter_information.htm
http://chuckayoub.googlepages.com/jupiter_taken_by_cassini_2.htm



2007/02/20

太歲曰:My name is Jupiter!(一)


夏子竟敢讓太歲爺用英文來自我介紹?大概就是這樣才不小心沖犯了太歲爺,新春一開年,夏子就挂了病號,這已是連續第二年,大年初一就得重感冒,鼻塞喉腫,渾身酸痛,好吃好玩的全不能碰,只能矇頭大睡三天。

除夕夜看了琉璃帳師父最新一篇講太歲紀年的文章,覺得有趣之外,還有一些問題。

首先,師父說中國可能從商朝開始就用干支紀日,而干支紀年則可能是漢以後的事,這個説法,我覺得不太合理。

因爲在數理推算的精細度和困難度上,干支紀日顯然比紀年更繁複些,卻為什麼出現得更早呢?不論以干支紀日、紀月或紀年是否用的是同一套標準,是否同樣複雜,用它們來為年月日排班的干支,至少也該在同一段時間出現。從商代到漢,這中間千餘年的差距,以古代天文研究的高度智慧絕對不至於出現這樣的誤差或中斷,所以師父指的應該是干支最早出現在史冊上的記載,譬如史記天官書裏確實提到歲星,而攝提、重華、應星、紀星等,這些歲星的繞口別名,更反映了干支的來歷裏,極可能還潛藏著一個龐大的、待開採的天文礦脈,其中仍保存有人們對上古漢語(或外來語)的某種記憶和不同文明之間廣泛交流的紀錄。

最早的記載在甲骨文裏就有歲這個字,歲在傳說中是一種凶神,也可以是福星,古代是農業社會,福與禍自然都和農作物的收成有關,歉歲就是指收成不好的年頭,豐年就是豐收之年。爲了求五穀豐登,人們自然就把嵗當作天上星君每年派下來的值星官,恭恭敬敬供奉起來。

的確從秦漢一直到晚清,歷代都有朝廷專為供奉並祭祀太歲而建造的廟宇,每年對嵗星的祭祀沿襲成朝廷典章制度的一部分,民間道教更對太歲神君崇拜有加。這幾天看大陸中央台的國寶檔案節目裏介紹各地華人年節采風錄,發現整個東亞地區在農曆春節過年的習俗上,雖然各地略有不同,但或多或少都含有祭祀太歲的影子。究竟這太歲或歲星是何方神聖?為什麼在太歲頭上動土就會招致災禍?這恐怕又是天文學之外的另一個待挖掘的礦脈了(*)。

太歲的出現既然和歲星的干支紀年有關,那歲星究竟是哪一顆星呢?史記天官書裏說“天有五星,地有五行”。五星古名太白、歲星、辰星、熒惑和鎮星,現在我們習慣把這太陽系的這五顆行星稱爲金木水火土,這是把地上的五種元素(即五行)配上天上的五星得來的命名。古人相信天上諸星掌管人間禍福,漢書裏說嵗星是主掌農業之星官。淮南子天文訓裏更有“歲星之所居,五穀豐昌”的記載,根據這些,歲星應該就是木星。

古人還觀察到木星運行的方向和週天恆星相對地球的運行的方向是相反的,為了時間的計算能配合陰陽五行,並和其他的星宿步調一致,就“安一個太歲”來與木星相對運轉,只要木星和這個假想歲星的最初關係圖一經確定,就可以從木星所在的位置推算出太歲所行經的時間,並依干支來表歲次。

所以太歲,就是地球上古中國人爲木星所安的名字,就像古希臘人稱它為宙斯,古羅馬人稱它為Jupiter 一樣,都是天威難測的眾神之王,所不同的是配合上干支紀年,中國人給太歲的名字多達六十個,每一甲子輪回一次,每一個值年使者來到人間,就成爲統攝諸神的年中天子兼太歲值星官,也難怪中國人要說,誰要是敢在太歲頭上動土,那可真是活得不耐煩了。

----待續----

*參考資料來自
http://en.wikipedia.org/wiki/Jupiter
http://www.nasa.gov/worldbook/jupiter_worldbook.html
http://chuckayoub.googlepages.com/jupiter_information.htm
http://chuckayoub.googlepages.com/jupiter_taken_by_cassini_2.htm

2007/02/20

夏夜星空最希臘


暑熱難熬,人間紛擾依舊沸騰,讓人窒息的焦灼!

你真的累了,厭倦感日甚一日,似乎所有的事都已經失去了控制,使你不再想聽、不再想看、也不再想有所作為,重新洗牌、回頭再起更是癡人說夢。南北上下,四維虛空,何處是心之憩所?靈的歸處?人生的後中年,四季的仲夏日,就是這般煎熬感受?

好在,太陽就要下山了,暮色低垂,心的焦灼可望在晚風中得到慰藉,還是走回到那條人跡稀少的路吧,或重上一趟大度山,去那兒抬頭看看天吧,至少,夏夜星空,很希臘呢!

你說你身處都市叢林?水泥牆樓、各色光害和污濁的空氣阻隔了看星的視野?那麼釋放你的心,只消片刻,隨著余光中這首詩“重上大度山”吧,聽聽他的耳語……

……
撥開你長睫上重重的夜
就發現神話很守時
星空,非常希臘
……
燦亮的古典在上,張著洪荒
類此的森嚴不屬於詩人,屬於先知
看諾,何以星隕如此,夜尚未央
何以星隕如此

是了,星隕如此,夢碎也如此,為了替剩下的寂寞尋找渡口,你的靈魂已擺盪太久,詩人文字裏的隱微,仿佛道出你心深處極幽微的陰鬱,多年來這陰鬱織成重重的夜,覆蓋上你的長睫。

那就勇敢些,撥開這張著洪荒的夜幕,仰望滿天星斗,銀河裏閃爍著無數隻先知之眼,他們也正直視你的命運。

這人與天地自然之間無法言説的對視,或許使你想寫詩,但語言和文字此刻卻痛苦著,在巨大的天籟之前,他們不能吱聲。

你也想預見那名喚“希望”的未來,或偷看一眼那仍藏在寶盒裏所剩唯一的秘密,但夜空裏那不即不離的森嚴,正威懾著你最原始的欲望和最深沉的迷惑,召喚起你腦海中最希臘的哲思和真心底最虔敬的祝禱。

在星空之下,你於是低下頭去,不論沉思或祝禱,當理性擡頭、虔心升起的剎那,任何絮語都成贅言,那正追逐的也終是虛妄,夜尚未央,就這般坐看星隕,如你抖落一場繁華舊夢;就這般坐看年華走過,不再傷逝,亦不再想緊緊地抓住什麼,只消靜靜地,讀完這下半首詩,然後,傾聽自然……

明日太陽照例要昇起
以六十哩時速我照例要貫穿
要貫穿縱貫線,那些隧道
那些成串的絕望
而那一塊隕石上你們將並坐
向攤開的奧德賽,嗅愛琴海
十月的貿易風中,有海藻醒來
風自左至,讓我行你右
看天狼出沒
在誰的髮波


2006/07/04

黃金麥穗


室女座想像圖之一,圖像來自網路。


從琉璃帳“春天的處女”所提供的圖片上看,我怎麼也想像不出一個仰臥的天女,倒覺得像是一匹翻過來的馬,偏偏這陣子春雨連綿,使夏子的觀星計劃也泡了湯,夜空裏到底是“人仰”還是“馬翻”,除了憑空臆測,就只有祈禱天公作美了。

室女座裏的亮星不多,除了亮度一等的角宿一以外,其餘都是三、四等的暗星,加上它們散佈在南天極廣闊的天區,使她的形貌總是縹緲難辨。也許正因爲如此,反給了人們更大的想像想空間,使古來有關室女座的傳說故事顯得格外富有哲思。

室女座Virgo這是個拉丁語詞,到了英文裏演變成了Virgin,象徵聖潔和純真的女神。西方人把室女座想像成一個雙手持麥穗的女神形象。中國人稱的角宿一,就是室女座阿法星,西名Spica,意即麥穗,在上圖極富浪漫主義情調的想像中,女神左手所持的麥穗像一根正在燃燒的仙女棒。

看來黃道十二宮還真像座動物園,唯一有男性象徵的射手座還是個半人半馬的怪物,只有室女座是個真正慈悲又正義的女神化身,幾個歐亞的古文明裏都有和她有關的傳説。

在埃及她是天地之神的女兒、尼羅河神Othrys的妹妹Iphis,因哥哥去世傷心過度,她的眼淚使得尼羅河經常泛濫成災,但河水帶來的淤泥變成沖積平原,使人得以耕作收成。

在古巴比倫文化中她化身為深入地獄去拯救豐收之神Tammuz的女神Ishtar,她深陷地獄使得大地歉收,於是眾神只好釋放她,讓她於春耕時分回到人間,秋收之後再回到地獄。

而這個Ishtar到了薩克遜人的傳説裏,又成爲象徵生殖與春天之神Eostre 的前身,基督教文化裏的復活節(Easter Day)也是從她的名字演變來的。

在希臘神話裏她是天神宙斯的女兒Astraea,曾在上古的黃金時代治理人間,在那之前神創造了人,開啟了黃金時代,人因為感激而敬畏神,用豐收的穀物祭祀神,人神共享大自然取之不盡的財富,世界猶如天堂般美麗,後來Pandora打開了她的盒子,人漸漸好逸惡勞、貪婪傲慢了起來,也不再祭祀神,諸神紛紛離開人間回到天上,只有Astraea還留下來繼續維持人間正義,但是日衰的世道和墮落得人心漸如狂瀾之難以挽回,最後她只好帶著麥穗黯然地回到天上,化作室女座,在春天默默凝視辛勤耕作的人們,在秋收時分給予獎賞和祝福。

據説大自然的第一葉新綠,是金色的,或許在黃金時代裏,綠色尊貴如Astraea手中的麥穗,是種子,也是果實;是生命的泉源,也是自然的恩賜。而室女,是聖潔的女子,也是大地之母。

西元前八世紀左右,古希臘詩人赫西厄德在他的《工作與時日》裏,對人類的歷史階段曾有近乎神話式的描述,他把人類歷史分成幾個階段,從黃金時代過渡到白銀時代、青銅時代、到最後的黑鐵時代,他預示了人的倫理道德不但不會隨著生產工具的發展和普遍使用與時俱進,反而會一直向下沉淪,進入一個永無止境的輪回,終至使神放棄了人,回到星空。

在中國神話中也有一位類似的女神,她就是煉石補天和摶泥造人的女媧,有些傳説裏,她又和黃帝之妻嫘祖教人養蠶治絲的形象相重合。總之各地的女神傳說裏所傳頌的女神,都化育過一個無刑無訟、政通人和的黃金時代,這多少反映人類對母系氏族社會的回憶、對自身來歷和宇宙的看法,以及對平靜生活的願望,也引發人類對自身沉淪的省思,帶有很濃厚的理想主義色彩。

今天看來人對歷史和宇宙的神話或預言,其實很符合佛法中成、住、壞、空的概念,也相當貼近現實的狀況,人類是否真有過那樣的黃金時代?還只是人們在追憶自身遙遠的來歷和曾經的輝煌時,產生誇大其詞的美化?然後這美化久而久之流傳成一個又一個美好的神話或傳説,使我們更願意相信自己不是從那些茹毛飲血的人猿演化而來,而是伊甸園或桑林社(註*)流放者的後裔?

這是個哲學問題,如果只從科學的角度回答,幾乎找不到究竟的答案,不可思議的是西元前五世紀左右,東西方同時出現的幾位大思想家和哲學家們,都曾從自己對黃金時代獨特的理解和追溯中找到解答,這些答案不論是倫理的、道德的、形而上的、理性思辨的、歸真返璞的、覺悟超越的,直至今天仍是我們脆弱心靈的依托和飛天的接引,當我們仰望星空,懷念那些曾與神同在的美好時代時,有了這些接引,便像打開心靈的鎖匙,得到繼續向前探索和溯向生命本源的力量,並相信自己有一天會再度回到那永恒的素樸裏。


*桑林社在嫘祖故鄉巴蜀西陵,今鹽亭、閬中一帶,是嫘祖將野蠶家養的地方。

**下二圖是網路上找到的另一個室女座的想像圖及室女座的星空照相圖。圖中間最亮眼的一顆,就是黃金麥穗Spica(角宿一)。






2006/04/22

四星一線觀星蝕

你或許沒看過日蝕,但至少聽過它,那是當月球走到了太陽和地球中間時的天文景觀,太陽的光芒在地球上看起來仿佛被月亮吞蝕了。上個月底(3/29),也正是陰曆三月朔日,就發生過一次日全蝕,可惜台灣地區無緣看見那次的“天狗吃日”。

而你是否聽過星蝕呢?這當然也是難得的天文奇景,巧的是,它就發生在今天這個月圓的晚上(4/14),離開上次的日蝕現象僅短短的半個月。根據新聞報導,今天晚上零時四十分在中國的中、西、南部星空將出罕見的“四星一線”天象,太陽、月亮、地球和角宿一排成一線,而且屆時月亮會把角宿一吞蝕掉片刻,角宿一先是從月亮的東邊消失,然後從月亮的西邊復出,從“掩始”到“掩終”大約有半小時的星食現象,,可惜台灣因爲比較偏東,就只能看見兩個星體互相接近,然後擦肩而過的景象了。

事實上日蝕也是星蝕的一種,太陽和角宿一一樣,都是恆星,角宿一的光度甚且千餘倍於太陽,體積也比太陽大,只不過角宿一離我們太遠了,大概有350光年,所以它“不是我們的太陽”,只是天邊的一顆星,我們看星星的眼睛當然比看太陽的浪漫得多。瞧,距離不但使我們對人間事物的看待有分別心,就連對天上星星也有“大小眼”哩!

角宿一在天文學上是一顆互繞周期為四天的分光雙星,亮度一等,它和大角星、五帝座一連成一個春季大三角,只要遠離光害,春天清朗的晚上,你很容易尋找到它們。

這篇文章或許對台灣的朋友來説,貼得稍晚了一些。都怪夏子前幾天不小心一屁股把自己放在椅子上的老花眼鏡給坐成了兩半兒(相信我,夏子真的一點兒也不胖),現在遠看天邊星星還可以,看電腦上的字則視茫茫也,夏子就快成瞎子了,現在只能眯著眼打字,很是吃力,所以有關室女座的傳說故事,容我下回分解啦。


2006/04/14

南天門隨想



這兒,舊金山,北緯37度,北半球溫帶的春天,就算望穿秋水,也看不到半人馬座的南門二星和南十字星座的蹤影,因此要寫好這眼睛看不見的星星,就顯得有些困難,何況在象徵神聖秩序的南天門和十字架的面前,無論如何是造次不得,不能瞎掰了事的。

《史記天官書》裏提到過在亢宿(屬今室女座)南北有兩顆大星叫南門,《正義》注裏對此也有說明:“南門二星,在庫樓南,天之外門也,占:明則氐、羌貢,暗則諸夷叛,客星守之,外兵且至也。”

可見古代人認為南門二星主守兵禁之事,占星官要隨時注意這兩顆星的明暗,若是門外有客星徘徊,那並不表示貴客臨門,而是敵人就快兵臨城下了。

南門和庫樓都屬今天的半人馬座。南門一和南門二之間的開口,中國人以之象徵南天門。南門一(半人馬座ε星)是一顆二等星,大約在南緯50度開外的天區,而南門二(半人馬座α星)的亮度算起來全天第三,位置在南緯60度半,大部分近代的天文書上都說在北半球只有北回歸綫以南的地方才有可能看見這兩顆星,而且僅僅是“比地”而挂,非常貼近地平綫。

問題是司馬遷所在的長安,也就是現在的西安,地處中原,緯度只比舊金山低個兩三度,離北回歸綫還遠得很,他怎麽看得到這扇南天之門呢?難不成他有特異功能,爲了觀星象可以飛天遁地到南方的邊陲?

事實上我們所說的恆星,並沒有恒久不變的規律性。恆星一方面只是在相對長的時間内依一定的方向、速度和軌道圍繞著其所屬的星系運動,另一方面,則是受歲差的影響,使得恆星和天極點的距離相對變動,所以在地球上看起來,恆星就會在不同的經緯度所劃分的天區間移動位置。

南門二星就是這樣與時南移的恆星,在太史公的時代,南門二星可能比今天偏北得多,還在長安看得見的視野内。到了明代,根據《明史天文志》的記載,它們已經向南移動到中原人看不見的地方了。當然今日交通便利,飛天遁地都不再是夢想,追星族們若想一睹南天門在天頂的風采,不妨安排這個時節到南半球旅行去吧。

雖然整個兒半人馬座内六等以上的恆星有四百多顆,是一個非常壯麗的星座,但當你在科普讀物或照片上看到南門二星時(見上圖及文後說明),可能會覺得有些失望,心想南天這兩扇門怎的相互傾斜著,雖不算“旁門左道”,但看來也不像天庭正門,而且一明一暗顯得非常不登對兒,很多人覺得南門二與和它比較近的馬腹一亮度相當,反而比較門當戶對,但如果是這樣,南天門就又窄得怕連齊天大聖也懶得打這兒擠進天宮去瞎鬧騰一番了。

在民間傳說或戲曲小說裏描述的南天門可就氣派得很,據說玉皇大帝花了三年時間才將它修建完成。這座門樓巍峨莊嚴,氣勢磅礴,兩根門柱更是雕龍畫鳳,金碧輝煌,美中不足的是大門上還缺一塊牌匾,於是玉皇大帝對眾仙發話了:若能得著一塊寫著“南天門”三個字的牌匾懸挂在門樓上,這南天門就算是盡善盡美了,但不知誰人的字能襯托南天門的氣派。

一個神仙說:人間有個叫王羲之的,人稱書聖,只有他的字才配挂上南天門。玉皇大帝聽了,便請王母娘娘下凡去請書聖的字。

這日,王羲之遊罷蘭亭,回程經過一家農舍,見一老婦正在烙餅,只見她和麵擀皮攤張下烙,三兩下子就把餅烙好,王羲之不禁讚嘆道:老婆婆您烙餅的功夫真是純熟高明呀。老婆婆一旁聼了笑答:先生過獎,鄉下人做麵活兒稀鬆平常,算不上什麼,真正像王羲之那樣會寫得一手好字的才叫高明呢!

王羲之聼了暗笑一聲道:王羲之只是徒具虛名罷了。老婆婆的口氣不悅起來:王羲之是當今書聖,你竟說他徒具虛名,難不成你比他高明?王羲之笑而不語,老婆婆急急在擀麵板上撒下麵粉,將炊帚遞給他說:你就寫南天門仨字,我倒要看看你比他高明多少。

王羲之接過炊帚就在擀麵板上揮舞起來,少時就寫就蒼勁有力的南天門三個大字,老婆婆喜不自勝,連聲喊道:多謝書聖賜字,接著就捧起擀麵板飛上天了。從此王羲之的絕妙書法便高挂在那雲霧繚繞的南天門上了。可惜,除了神仙,誰也沒見過王羲之這南天門三個字寫的是什麼體。

夏子聽説泰山頂上有座南天門,歷代帝王即位之初都要到這造化所鍾的神秀之地舉行封禪祭祀,祈求諸天神佛護佑人間風調雨順、天下泰平,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跡也不少,就不知道王羲之是否來過。


*從上面這張網路照片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左至右的亮星依序是南門二、馬腹一、以及稍偏東北的南門一,再右可見南十字星座。
**南門和馬腹都屬半人馬座,但馬腹只是中國人對這顆星的命名,並非半人馬的肚子,事實上它是在半人馬座的馬蹄邊上。
***在希臘神話中半人馬名波羅斯,他和人馬卡戎都是驍勇善戰的半人半馬族,曾協助大力士赫克力斯剷除擾民的山豬,但都被赫克力斯的毒箭誤傷而死。天神宙斯於是將他們升到天界稱爲半人馬座和人馬座(或稱射手座)。


2006/04/05


附錄此篇回應:

史記中的南天門
2006/04/05 16:10 /琉璃帳
夏子談到《史記》中的南天門,這事我沒研究過,但直覺認為,歲差造成的影響不會那麼大。《史記》中記有南門,應該是中國南方開發很早,史家不必親見,也可獲得南方的知識。

合浦原屬廣東,現屬廣西,在雷州半島西方。此地在漢朝即屬中國,「合浦珠還」這個典故就是出自東漢。現在合浦的漢墓博物館,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漢墓博物館。

據專家研究,漢朝的使者早在公元前三世紀起,就已經從合浦出發,沿途與東南亞國家、印度、錫蘭、阿拉伯甚至義大利進行海上貿易。而《史記》對這條「海上絲路」有相當詳細的記載。

如果這是真的,中國人利用南門二星和南十字作為導航,應該比鄭和早很多;而司馬遷知道南門的事,也就不足為奇了。


嶺南自秦屬中國
2006/04/05 16:36 /琉璃帳
我上文說錯了一點。嶺南地區屬於中國,不是從漢朝開始,而是從秦開始。秦始皇在嶺南設置了桂林、南海和象個三郡,這應是兩廣地區設置郡縣的開始;只不過合浦之名,似乎是從漢朝開始才有。

漢武帝曾派遣伏波將軍路博德,徵集「十萬樓船」,征討交趾之亂。當時登陸的地點,就是合浦。


2006/04/06/夏子
謝謝琉璃帳提出了一些寶貴的歷史佐證。南門二是全天第三亮星,但是司馬遷曾將比南門二還偏北的老人星形容為比地星,而對南門二卻只是輕描淡寫,這的確有點奇怪。可能就像琉璃帳說的,他未曾親見,只是根據南方觀測者所收集的資料來寫;或者他在長安只看得見和老人星緯度差不多的南門一;或者他年輕時候遊歷江南一帶可能見過南門二,但沒有記載。

對於歲差的問題,夏子也苦無證據,無法確切的查出南門二從西漢至今到底向南移動了幾度。不過一顆恆星如果在過去的四百年間移動一度,那麽兩千年間它是否就移動了五度呢?我們可能不能做這麽簡單的推論。不過南門二既然是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那麽它投射在天球上的位置會不會因爲距離近而顯得移動幅度較大呢?因爲根據視覺經驗,通常近在眼前的東西只要有微小的運動,就顯得動見觀瞻,這的確是很有趣的問題。

王者之獅


**春季星空簡圖,圖像取自網路。

琉璃帳寫的這隻春天的獅子,很中國,就像我們過春節的時候總要先來一段祥獅獻瑞,讓獅子醒醒,伸伸腿腳,搖頭擺尾舒展筋骨一番。

要寫春夜星空,從何下筆,夏子心裏沒譜兒。先找一些古人吟春的詩篇讀讀吧,發現春天的詩篇大多是在裊裊煙靄裏寫成,就連星空也不例外。你瞧這一首:春山煙欲收,天澹星稀小,殘月臉邊明,別淚臨清曉。語已多,情未了,回首猶重道,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

這是五代牛希濟的《生查子》,大家對後面這兩句都耳熟能詳,然而這起頭的兩句倒是把春天的夜空概況作了很傳神的描摹。在沒有光害和空氣污染的古代,爲什麽還是“天澹星稀小”呢?這應該還是一種自然之美吧!

春的臉孔誠然是善變的,昨夜遠處山頭春雪,今晨已化作豐沛的雨水,渲染了三面的山色,推窗遠眺,遠山近樹全籠罩在濛濛煙雨之中,一會兒風停雨靜,或又是艷陽高挂的朗朗晴空,然而白日裏草木大地生氣勃發,伴著藪澤裏蒸騰而上的氤氳,到了夜晚就織成一層薄紗罩眼,想要觀星,星光卻總欠分明,如醉夢裏,似墜霧中。

除了因大自然的節律和呼吸所造成的朦朧美外,春天的夜空也不像冬季那樣有著那麼多較易辨識的的亮眼星座,除了北斗星和獅子座外,其他的像長蛇座、獵犬座和室女座等亮星不多、形狀無規則,不易尋找,所以隨著燦爛的冬季群星西沉之後,你會發現即使是極晴朗的晚上,星星也帶著幾分寥落。

循著琉璃帳的指引,你找到獅子座了嗎?牠正率領春天的眾星威風凜凜的從東方的夜空升起,但牠並不是一隻張牙舞爪的獅子,只是踏著穩健的步伐緩緩向中天信步走去,也不用一聲威嚇,那些在冬季裏各領風騷的耀眼星座就被牠的威武嚇得從西天墜落。這就是獅子的王者風範。

但在希臘神話中獅子卻是被大力士Hercules所制服的十二隻怪獸之一,Hercules比起只除了三害的周處,功夫當然更是了得,所以死後被宙斯升到天庭成了武仙座,順便把他收拾的怪獸也都搬到天上以襯托他的彪炳勛業。難怪獅子在天上看來總是含威不發,原來是一物降一物,在大英雄的身旁,牠當然不怎麼神氣得起來。

這隻獅子到了羅馬詩人Ovid的筆下,成了愛情故事中一個見證愛情的配角。話説在Semiramis統治的巴比倫王國有一對比鄰而居的小戀人Pyramus和Thisbe,他們從小一起長大,日久生情,陷入情網,卻遭雙方家長卻反對其交往,他們只好暗中約會,有一天他們相約在一棵長了白色桑椹的桑樹下見面。女孩兒高興地來到樹下,沒想到男孩兒卻遲到了,這時桑樹後面竟然出現一隻剛飽餐了獵物的獅子,女孩驚嚇之餘拔腿就跑,連滑落的面紗也顧不及撿拾。一會兒Pyramus來到樹下,只見那滿嘴血腥的獅子正在把玩愛人的面紗,他想愛人屍骨無存,肯定已入了獅子口,一時痛不欲生就拔劍自殺,等到Thisbe再回到樹下,看到心上人已氣絕身亡,傷心欲絕,於是就用同一把劍殉情而死。而白色的桑椹因爲染了這對情侶的鮮血,自此以後就長出紅色果實,紅桑椹便是他們愛情之血的證物。天神宙斯爲了紀念這段愛情,就把見證愛情的獅子升到天界變成獅子座。而相傳獅子座下方的后髮座就是女孩的面紗。奇怪的是男女主角反而沒能上天,不過他們愛情的願望透過死亡和合葬而得以成全。

獅子是百獸之王,其實這是西方人的命名,在中國,這組星的名字仍和朝廷的帝王將相脫不了關係。又是軒轅、五帝,又是輔相、后妃,這些名稱,一見之下倒令人想起了有熊氏,或許是因爲中國本不產獅子,遠古時候人們看到這個星座的形狀,自然馬上聯想到自己部落的圖騰。現在看起來,把它們看成一隻熊也是極其合理的事。

獅子座阿法星Regulus(即軒轅十四)位於獅子的前胸相當於心臟的位置,是一顆一等恆星,雖然它在全天恆星排行榜上只是敬陪末座,但是因爲它是黃道綫上唯一的恆星,所以特別受到重視。古波斯人把它和南魚座阿法Fomalhaut(即北落師門)、金牛座阿法星Aldebaran(即畢宿五)、和天蠍座阿法星Antares(即心宿二)合稱爲天球四柱,四柱守護天球,可見它在天文學上的地位。

獅子座貝塔星Denebola(即太微垣主星五帝座一)是獅子的尾巴,它與牧夫座的Arcurus(大角星)和處女座的Spica(角宿一)連成的正三角形,就是春季大三角,如果再加上獵犬座的阿法星Cor Caroli(常陳一)就又構成一個春季大鑽石了。

另外在獅子頸部的伽馬星(即軒轅十二)這是獅子座次亮的目視雙星,其實是由兩顆相隔4.41秒的橙黃色雙星組成,你找到它了嗎?它就是所謂的“獅子座流星雨的輻射點”。每年十一月十七日前後的深夜,仰望這個北天球最美的雙星,當來自Temple Tuttle彗星源頭的“獅子座流星雨”在你眼前墜落如雨時,別忘了,許你最深的願,圓你最真的夢。


2006/03/22

清淺望河漢

“從維納斯的誕生談愛與美”和“先鋒十號的啟示”這兩篇夏子冬眠期間所寫的舊作,是夏子讀了琉璃帳的“太白金星與維納斯”、“先鋒十號舊聞”和“先鋒十號最後訊息”諸文之後所寫。今貼上,並一併納入夏子的“清淺望河漢”單元。

“清淺望河漢”這個單元的誕生完全是夏子的無心插柳,說來要感謝琉璃帳,因為看了他對宇宙天文科學知識的介紹,引起夏子看天和談天的熱情,希望從比較人文的角度切入,來思索和“天”有關的話題。

天氣漸暖了,晚上有機會,不妨抬頭看看天,雖然河漢浩渺深濶,清淺的望一望,希望也能有助於你拋卻人間的煩惱,透視人生真諦。


2006/02/20

斗轉星移話北斗(二)



上篇所說的北斗七星是大北斗,它像是一把大勺子。勺口開闊,好像能舀盡銀河的水。南宋張孝祥念奴橋詞中有“盡吸西江,細斟北斗”之句,可見古人看到這個大勺子,還想用它來舀酒喝,但是若說細斟,用大勺子可能喝不了兩勺就要酩酊大醉,要不換個小一點兒的?就用小北斗的勺子吧!

論語為政篇裏開頭就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很多人誤以爲北辰是大北斗七星中的一顆。事實上,北辰是北極星,而大小北斗都是拱極之星。北極星在中國古時被稱作勾陳一,它與附近的六顆星正好也排成一個小勺子的形狀,即是俗稱的小北斗,也就是前面說的小熊座。而小勺子口外側的貝塔和伽馬星就是中國人稱的北極二(帝星)和北極一(太子)。

北極星是三等星,要尋找北極星,我們可以從大北斗斗魁外側二星,即天樞星與天璇星,朝勺口方向延伸五倍的距離,就可以找到它,也就是在小熊尾巴位置的小熊座阿法星(見上圖)。看來,要找熊兒子,先向熊媽媽的口中打聽,總錯不了。

但可別只說天底下沒有不變的事,就連天頂上的事也沒個準頭,如果你以為北極星是顆恆星,小熊座阿法星就永遠都穩坐北辰,讓眾星拱之,你可就錯了。因為從古至今隨著天體運動的規律,地球自轉軸也有週期性緩慢移動的現象,這現象使北極星也要輪流坐莊。

琉璃帳已經分別把一百萬年前、五十萬年前和現在的北斗七星和大熊座的變化以圖示給我們看了,這是斗轉的部分,至於它如何轉,轉速和轉度如何;還有星移的部分,下一顆北極星會輪到哪顆星的頭上,或者說北極星的移動速度和角度,這些天文學上的專業知識,夏子還是請琉璃帳師父出馬來說說,比較明白。


2006/02/16

斗轉星移話北斗(一)



元宵剛過,這兩天天氣明顯地暖和起來,夏子接連幾晚看完冬季奧運會溜冰賽的電視現場轉播,趁著月色皎潔,踱到自家後院裏觀星。

春氣動了,大概是山川大地草木蟲魚白日裏蒸騰而上的氣息,在夜晚織成薄紗,朦朧了星星的眼睛,使得春夜本已寂寥的星空,看來總像是籠罩在一層霧氣裏。

或許恰就是這份寂寥和朦朧感,反而使我更容易在東北的天際觀察到北斗星,它不像在赤道和南天一帶擁擠在一起的獵戶座和大犬座那麽亮星群集,難以辨識;北斗這七顆星的亮度非常一致,最亮的是斗柄的玉衡星,亮度有1.78等,另有五顆都是二等左右的星,只有一顆天權星稍暗,也是三等星,這樣整齊的亮度水平,使北斗七星雖然“天處一隅”,其架勢仍足以傲視整個兒夜空。但也正因爲如此,北斗星總給人以孤獨和不群的感覺。

北斗七星在西方天文學中屬大熊星座。星移斗轉,冬季繁星漸漸向西天沉落了,春天的大熊星座更顯得孤獨。就像是希臘神話裏的卡利斯托,她不知是宙斯的第幾號情人了。天神宙斯雖然號令八方,法力無邊,但唯獨自己這根花花腸子,很難逃過天后希拉的法眼。宙斯知道太座這個大醋壇子的脾氣,對於情敵,她可從不手軟,現在她好像又發現了他的新秘密。爲了不使情人慘遭希拉的毒手,再一次不得已,宙斯把情人變成一頭大熊,藏在森林中。後來他和卡利斯托所生的兒子阿爾卡斯長大了,到森林中打獵遇到這頭大熊,兒子不明就裏,見獵心喜,拉起弓箭便射向母親,宙斯一見大驚失色,情急之下便把他們母子二人都升到天上,變成了大熊和小熊兩個星座。但即便如此,還是不能平息希拉的妒意,她把母子倆發配到北天極附近去充軍,就這樣,失去愛情的卡利斯托和見不到父親的阿爾卡斯便永遠在天邊流浪,所以我們一年四季總是可以在天邊看到這兩隻熊的身影,他們從不會沉到地平線以下,總是孤獨地繞著北極星旋轉個不停。

有人說美好的愛情它必須以悲劇收場,而當愛情逝去後,孤獨就是它的代價。昨天是西洋情人節,聽了希臘神話裏的大熊故事,恐怕沒有多少情侶會在象徵孤獨的北斗星下見證愛情了。

在中國的天文傳說裏,似乎就更少有兒女情長的浪漫,唯一和愛情扯得上關係的大概就是牛郎織女星,那也是七夕情人節的由來。由這點看來,對於愛情前後的浪漫和孤獨,東西方的表述倒是有志一同。

所謂斗轉,是因爲北斗七星各有不同的位置、運行方向和運轉速度,這使北斗七星繞著北天極作逆時針方向旋轉,每過一個季節,就旋轉九十度,所以一年四季裏我們看到這七顆星好像在天上不停地玩著翻觔斗的把式。

儘管如此,北斗星在中國文化裏還是一種秩序的象徵,早在戰國時代就有歌謠在民間流傳: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晉書天文志裏也說:斗為人君之象,號令之主也。北斗七星的斗柄就像是一根指揮棒,在天上號令著季節的變化。儘管春氣濛濛,現在這個季節,在北半球,我們還是很容易在前半夜的夜空中看到這根指揮棒,它正漸漸東指,為春的來臨奏起序曲。

北斗七星中,勺口四星合稱魁,斗柄三星合稱勺,魁與勺合而爲斗。漢代尊尚黃老,斗星在漢人眼中更被視爲天之三辰,綱紀之星,總與朝廷政治制度和政策有些關聯,北斗七星各有所示,也各有所掌:天樞指天,為七星之樞;天璇又叫天璿,是指地上土石中之美玉,掌旋轉;天機又名天璣,指人之能得天獨厚,掌握機變,如天之耀珠;天權為時,以衡勢度時;玉衡為音,以衡量輕重;開陽為律,以開啓陽氣;搖光為光,以搖動光芒。舉凡人間地上之陰陽、四時、五行、節度、諸紀都受斗星的制約。道教甚至把七星神格化,成了北斗星君,是主掌人壽的司命之神。

值得一提的是開陽星有一顆四等伴星,古希臘人徵兵要以肉眼能視這顆星做條件。而中國古人稱它為輔,代表臣子,如果輔星變亮了,可能表示朝有能臣(昨天剛過世的前行政院長孫運璿就是令人感念的輔星)。但是輔星如果私心自用,這在專制時代,可能會讓皇帝老爺坐立難安了。


--待續--



2006/02/15

從維納斯的誕生談愛與美



在廣垠的天空中,金星的目視亮度僅次於太陽和月亮。中國人在金星前面加上太白二字以表示它的明亮之極。因爲金星和水星一樣是在地球公轉軌道之內繞著太陽公轉,所以是內行星。它是太陽系中離太陽第二近的行星,也是軌道離地球最近的行星。

金星繞太陽公轉一圈約需224.70天,而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圈約365.25天,所以金星與地球兩者的會合週期為584天,大約將近一年又7.5個月。在運動的過程中,地球上看到的金星,其形狀和亮度,因為它和地球、太陽的相對位置,而出現不同。最亮的時候,其實只能看到像彎彎的眉月形狀的金星,亮度比我們談過的最亮的恆星天狼星還要亮十四倍。也就是說,此時如果是在沒有月亮又沒有光害的地方,散步在金星之下,它是可以把你的影子淡淡地投在地上的一顆星。

提到金星,西方人把它命名以Venus,也就是愛與美的女神維納斯。這大概是因為金星升起時的燦爛奪目,使滿天星斗都相對地黯然失色,仿佛維納斯從海浪的微波中誕生般的引人注目和遐思吧。

文藝復興時代的大畫家Botticelli 在1485年曾有一幅膾炙人口的作品----維納斯的誕生,這幅畫不論是在藝術史上或是畫家自身的藝術成就上,都是值得推崇的作品,Botticelli 是第一個把理想的女性美以昂揚唯美的形式,加上異教(異於中世紀宗教畫)的視點,完全體現在這個裸體女神身上的畫家。

維納斯在希臘神話裏叫做阿弗羅狄忒(Aphrodite),意思就是“上升的泡沫”。相傳天神和地神結合所生的兒子農牧神薩圖恩閹割了他的天神父親,並將父親的陽具抛進大海中,在海水激起的細微泡沫中誕生了維納斯。但是這個不太體面的出身,並不影響維納斯作爲一個象徵靈性淨化的愛與美的女神。

維納斯就那樣煢煢孑立於畫面的正中央,她是一位從海蚌中誕生的女孩兒,她的神情是那麽無辜、羞澀、柔和,右手遮胸,左手綰著秀髮,體態輕盈優雅,眼神空靈深邃。雖然畫中的海浪只是用幾近於孩童的手法,畫出魚鱗般的細微波紋,但你還是看得見這位醉心於描繪女性美的畫家,在當時是如何誠實地面對他那被文藝復興初期的浪潮所掀起的心靈巨浪,你於是知道,維納斯,既誕生在海潮的微波之中,同時也誕生在畫家心靈之海的巨浪之中。

這幅畫裏還有其他三個人物,他們一左一右出現在維納斯的兩旁。畫作左邊的兩位是糾纏在一起的西風之神和他的妻子,他們口中吹著的氣,象徵wind of passion,好像暗示借由性愛的推波助瀾,把維納斯給吹上岸來。事實上人類甚至所有生物,都是靠著天賦的原始欲望才得以繁衍,性愛之於人的誕生,就如同春風送暖時帶來的漫天玫瑰,含著幸福的香味和痛苦的刺疼,這就是愛情,也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這與中世紀的宗教教義中所教誨的神性的愛是完全背道而馳的兩個極端。

畫作右邊有一位美麗的時序女神,她是畫中唯一衣著蔽體的人,不但如此她的裝扮還相當古典,帶著古希臘的浪漫和哥德式的優雅,胸前和腰間纏著花葉編成的環。她的雙手迎風兜起一麾紅花大斗篷,象徵著美,她想要把這襲理性之袍送給裸體的維納斯作誕生時的第一件人間的禮物。

就這樣,維納斯成了愛與美的化身。

Botticelli 的這幅畫現典藏於義大利佛羅倫斯烏菲玆美術館。如果你去義大利,絕對不要錯過去一睹維納斯風采的機會,特別要定睛地注視一下她那深邃恍惚的眼神,是否像是愛與美對你的逼視?是否像是金星,這上蒼之眼對你的逼視?

愛是什麼?美又是什麼?一言以蔽之,套句孔老夫子讚頌詩經的話,曰:思無邪。我曾對琉璃帳說過,心很靜的時候,我們就會看見美,而一看見美,就又心動不已。其實這個世界就像一座大花園,那些奇香異色,千姿百態,都只像我們賞花時不小心觸動的心影,所以愛與美,就像花一般,也只是我們的心在動靜之間,我們的眼所捕捉到的小小波紋。而琉璃帳說,這小小波紋,其性即空,離此波紋,亦無實相。


2005/12/31

先鋒十號的啟示

我不知道琉璃帳寫這些天上的事情是否可有事先的鋪陳,那就是:是否將天文知識做系統性的介紹,還是只是對芸芸眾生做隨機開釋、隨緣點化。

先鋒十號發射的那年,夏子正在如火如荼地準備聯考,大學就是我將要飛往的木星,但那顯然不是最終的目的。就像先鋒十號要憑藉木星的強大重力加速被抛出以離開太陽系一樣,大學和任何知識之求取,對夏子而言就像是以有涯之身探索向無涯之界的一個助緣。人借由知識被拋出了知識之海,溯向生命之盡頭或源頭。

1983年先鋒十號飛越冥王星軌道,並傳回太陽風的宇宙射綫資料。夏子此時也正進入人生的另一個階段,第一次做了母親,親身體驗了宇宙間生生不息的力量,竟然來自我的身體。

1992年,先鋒十號有一個短暫的神秘偏離,這個偏離引導科學家發現,在太陽系周圍存在一個新的環繞太陽運轉的物體。夏子在這一年醖釀離開專業領域,發現新的生命價值,開始生命中第二階段的航行。

1997年NASA停止先鋒十號的科學任務,它將逐漸脫離太陽系做永恒的飛行。夏子也在這一年離開生我育我長我畜我的土地,繼續生命永恒的漂泊。

多麼奇妙的呼應,在宇宙中每一個個體,彼此之間可做無窮盡的對話,或者根本無須對話,就這樣各自航行在自己的軌道,但我們知道就是這樣,由認知到感知到覺知,證明彼此始終不曾孤獨無依。

琉璃帳這篇有關先鋒十號的文章,讓夏子從根本上覺悟了一些事情,那就是,人若要避免墮入輪回,第一得自覺渺小謙卑,在大自然宇宙的面前,要把頭低到塵埃裏去,第二要拔地出塵,超越自我的極限航向永恒才是究竟。

可惜人多半是和以上這兩者背道而馳,人是那麼容易住在一個境界裏,一旦心有所住,就不免要想方設法練就一身貢高我慢的奇門遁甲之術,才能在境界裏和人過招比劃,好像參加一個循環賽,若是不幸打轉轉不出來,隨即墮入輪回。

怎辦?這人?無論你依循哪一個固定的形式,比如恪守原則、信仰宗教、奉公守法,或者孤芳自賞、自我放逐、放浪形骸,這些行為都只為了一個目的,就是明白怎麽生活。為了明白生活,我們往往交付了整個兒的生命,還不見得能夠畢其功於一役。何況生活裏平淡無奇的事情太多,多到常常讓你懷疑人生的意義,是否就只是爲了要去張羅一個個這樣那樣的生活。

我們一生追求名利、權位、功名成就、或者愛情、藝術或更高層次的精神滿足,到了一朝夢醒,發現怎麼一切都如空花泡影,攀附無從,根著無落。那個我們一生所要追求的東西,到底在那裏?

先鋒十號上載了一片鍍金碟板,記載了地球人的外觀和一切地球在太陽系的基本資料,像是一張自我的身份證,要到宇宙瀚海中漂流,它的目的不是木星和它的十二個月亮;不是木星上那個有著致命輻射環境的巨大紅點;也不是它曾行經的小行星帶,更非後來飛越冥王星時搜集到的太陽射線和太陽風資料,它只是走它自己的路,經過這些,在每一個行經的點上替人類探索未知,完成人類交付它的使命,以便完成它自己。

在先鋒十號最後傳回地球的微弱信息裏,我們仿佛看見它半眯著眼說,再見了,我曾經深愛過的地球,我只是來自你的一顆塵土,走過那不可說的一合相,我已有著自己的方向,雖然我們再無相會的一日,我的眼將在虛空之中對你閃爍,當你仰望星空,會感到我寄予的遙遠祝福。



2005/12/25

感恩時節話天狼

琉璃帳師父的這道考題,讓之前有點不知天高地厚的夏子一時間陷入深邃的迷惘,愣是擺下正在苦思的感恩節菜單,到前院的臺階上坐下,對著入冬的夜空發了一陣子呆,看看能不能從這顆最亮的星星那裏,得到一點兒啓示。

既然是最亮的星,當然會得到人們較多的青睞與注視,因此圍繞他的話題也就特別多。

和熒惑守心一樣,天狼星在中國也是一顆災星,主侵犯。當農忙秋收之後的閒暇,你很容易在晝短夜長的冬季夜空裏看見他,奇怪的是你可能並不覺得浪漫悠閒,反而會擔心他那大野狼似的眼睛是在覬覦你這一年辛苦的收成,所以不論是內地還是臺灣民間,這顆亮星都是沒安好心的“賊仔星”。

詩詞裏也有“射天狼”的句子,最有名的是屈原在《九歌.東君》裏的“青雲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他想射的天狼就是時刻想犯楚的侵略者——秦國。

大文豪蘇東坡在密州作知州的時候也有一闕豪邁的江城子,其中就有“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句子。很難想像曾寫下“花褪殘紅青杏小”的蘇東坡竟也會騎馬打獵,不過亂世裏的中國讀書人無論有沒有武功,心心念念想的都是怎樣救亡圖存,蘇東坡這會兒即使被貶抑,也還是想著皇帝什麼時候派一個“馮唐”來為他平反,好讓他趕快去射天狼,繼續為朝廷效命。而他所指的西北天狼,就是對北宋覬覦甚久的西北邊患——西夏。

至於在希臘,有關天狼星的傳說或神話,雖然也不浪漫,卻很神秘。這顆跟狼有著遠親關係的大犬座阿法星,傳說是一隻為獵人守護的獵犬的眼睛。在另一段獵戶星座的故事裏,這個命運多舛的獵人Orion因爲和月神Artemis相戀,而惹來太陽神阿波羅的嫉妒,進而設計讓精於狩獵的月神親手射死了獵人,而一直在獵人身旁的這隻死忠的狗也以身殉主,死後主僕兩個就被封在天上成了獵戶星座和大犬座。

天狼星在埃及則有特殊意義,他象徵在孤獨之中永生的法老,可以永遠傳達天上眾神的智慧給他的子民。埃及人將對法老的崇拜進一步化爲無微不至的天體觀察,然後把他融入了他們的日常作息之中。古代埃及人把每年六、七月間,天狼星比太陽還早一點升起的那一天,定為元旦,因為從這一天開始,人們就可以在尼羅河泛濫的河水所沖刷而成的沃土上,撥下小麥的種子。

令人費解的是為什麼遠古埃及人,沒有現代科技與文明的幫助,他們的天狼星曆法,就可以精確地觀測出天狼星和太陽的運動周期和歲差,正好就是365.25天。

再有就是古老的西非的原始部落多岡人(Dogon,這個名字的字首正好和狗有關),他們對天狼星和白矮星的發現更令人覺得不可思議。這個部分就請琉璃帳師父帶我們揭祕吧!

或許就像所有神秘的古文明一樣,古代人類與宇宙、天地和大自然間的互動,似乎還有很多現代科技不能解釋的部分,我們已經越來越不能夠把它們全部歸諸於迷信,除了嘆服和繼續追尋、揭開迷霧之外,我們是否該更為謙卑和感恩呢?這樣說來,夏子就更該在此打住,趕快去準備感恩節大餐了。



2005/11/22

熒惑守心

琉璃帳的火星衝,果然又引起了夏子的天文癖和歷史癖。

誠如琉璃帳所言,不論在東西方,火星都令人聯想到戰爭和兵災。在中國天文學裏火星之所以被稱作熒惑,就是因為它時順時逆,時隱時現的詭異行徑,令人因無從捉摸而感到迷惑不安。

史記天官書中稱它是悖亂之星,主凶煞、動蕩、飢荒、疾病、死亡、戰火等凶兆,尤其是當它移至天蠍座的心宿二(即代表皇帝的大火星)附近時,如果順逆亂套或守著心宿不動,就叫做熒惑守心。

所以每當火星遇到“七月流火”的心宿二,這兩顆星“星星相映”時,預示大禍就要臨頭,於是乎人心就要惶惶難安了。

正史記載的熒惑守心總共有二十三次,但天文學家推溯的結果,其中有十七次並未真正發生。而用現代電腦科技推算,從西元前三世紀至西元十七世紀,大約每隔五十年就會發生一次熒惑守心的現象,一共發生了三十八次,但其中絕大多數正史卻未記載。這説明史籍記載並非完全可信,而之所以會如此記載很可能事出有因;也說明熒惑守心很可能只是一種天文規律,和凶象有關也只是穿鑿附會的迷信。

史記宋微子世家中記載了一則故事,說宋景公時,熒惑守心,景公憂慮大禍臨頭,就問計於太史兼司星官子韋,子韋說:可移於相。也就是說建議景公把災禍轉嫁給丞相,讓丞相代君受罪。景公說:相,吾之股肱。子韋又說:可移於民。景公說:君者侍民。很有民主概念的景公寧願自己死也不願殃及百姓。子韋又建議:可移於歲。即嫁禍於天災歲歉引起之歲飢。景公說:歲飢民困,吾誰為君?景公念及天下蒼生的肚皮,依然沒有同意這第三個替代方案。子韋說:天高聽卑,君有君人之言三,熒惑宜有動。於是候之,果然火星就從心宿移出。當然太史公說的不是民間流傳的迷信故事,這個記載旨在説明在位者的謙德可以感動天聽,而使熒惑退避三舍。

另外一個反例,記載在漢書裏:漢成帝綏和二年(西元前七年),熒惑守心,成帝為自保性命,乃下詔嚴遣丞相翟方進,謂其未克盡輔弼之責,修德不敏,致使天怒人怨。翟於羞憤之下辭官,旋即被迫飲鴆而亡。但這並未能阻塞災難的發生,沒過幾天漢成帝也暴斃而亡,外戚互鬥逼死趙飛燕,漢室大權旁落,王莽乃夾天子以令諸侯,終至篡漢。後世天文史學家推溯,西元前七年其實並沒有發生熒惑守心的現象,這根本是有心人所捏造的子虛烏有的謠言,用以蠱惑人心,並利用皇帝的迷信剷除異己,達到政治鬥爭的目的。

人心思亂,亂即生焉,因為居心叵測的人往往已經候教多時的在那裏唯恐天下不亂了。所以琉璃帳隱約得沒錯兒,熒惑守心的傳說的確和政治鬥爭有關。



2005/11/07

雲河還是乳川?----只有星星知道

琉璃帳“聊天”真是越聊越精彩了,天文知識與人文趣味兼而有之,使我們能從更輕鬆的視角來觀照星空。另外還不忘替夏子的文章做廣告,夏子在此謝謝了。

關於珠璣落河漢這首詩,是來自夏子的一個夢。夢中的景象就如天文照片中的一團璀璨星雨,自九天銀河直落而下,琉璃之光中墜落的每一粒微塵都幻化成思念的人寄來的珠璣,浪漫玄妙絕不亞於莊周夢蝶。

為了投桃報李,我就繼續琉璃帳的銀河話題吧。其實在此之前我們已讀了他好幾篇有關銀河的文章了,像巨星新銀河、仙女撞銀河、銀河吞人馬等等,其中的銀河有的就是我們所說的Milky Way,有的則指的是其他的銀河系,而珠璣落河漢這篇所指的銀河,應該就是我們太陽系所在的銀河。

古時候的人們也愛唱歌,歌頌的曲目當時廣為流傳,就類似我們今天的流行歌曲。有許多歌頌日月星辰的雅樂則常用在節慶典禮上,尚書中曾記載舜將大位禪讓給禹,交接典禮上舜和俊義百工相和而唱《卿雲》歌,歌詞裏說“卿雲爛兮,[ ]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明明上天,爛然星陳,日月光華,弘于一人……”。而爛兮縵兮的“卿雲”之河就是古人對銀河最早的認識與描述。

司馬遷在《史記 天官書》裏對此雲河也有“若煙非煙,若雲非雲,郁郁紛紛,蕭索輪囷,是謂慶雲”的描述,而“慶雲即卿雲,蓋和氣也”。司馬遷還猜測這一團和氣是由金屬之散氣聚集而成。不論從視覺、星體可能的礦物成份和演變過程來看,顯然這個猜測並不至於太離譜,銀河之所以有個銀字,道理上還是說得通的。

司馬遷後一千七百年,歐洲的伽利略用放大三十倍的自製望遠鏡望向銀河,他讓人類親眼體驗銀河裏的一團和氣的確是由數不清的星星所組成。司馬遷的推論與伽利略的探索隔著歷史的“銀河”遙遙呼應。

天頂上的事,或者說和宇宙星體有關事物的由來,或來自發現,或來自發明。科學的進步追趕著人類去掀開宇宙神秘的面紗,我們發現了越來越多的真相,這些真相在其被發現以前的存在或樣貌,則由年久月深流傳下來的傳說來描摹。

一般人認為科學的發現或發明是以打破傳說的迷霧作為代價的,譬如阿姆斯壯登陸月球,打破了中國人對嫦娥奔月的幻想。但即使是看來再不科學的傳說,也有它相當玄奧難解的神秘。傳說,與其說是由長年累月的口耳相傳所形成,不如說它也算一種發明,是配天之靈的人類在悠遠時空中的集體創作,雖然看來不無迷信的成分,然而它是人類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所賦予已存在事物新的價值與生命,並和歷史文明的發展層層相因。天文的發現和科學的發明往往就誘發於這種似假非真的傳説。

就以銀河為例,在中國,銀河傳說是王母娘娘為了懲罰耽溺愛情的牛郎織女,用銀簪在天上劃下的一條河,好讓他們各自回到男耕女織的生活本分。而希臘神話的銀河,則是糾纏在愛欲和嫉妒之中的希拉,以雙峰噴成的乳川。

姑且不論好惡,你大概可以看出來此間不同的文化思維了。中國傳説極富有倫理和人文的色彩,希臘神話則側重原始人性的心理反射。而這種迥異的傳説背後,或許已經為東西方文明的發展方向,埋下了因由。

巧合的是銀河的傳說不論在東方還是西方都和天上的第一女神有關。不曉得這其中又隱含著什麼樣的玄機哩!

夏子每讀一篇“天文”,就會有連天的聯想。想想看,當我們仰望夜空時,每一顆星星就沾上我們的文化意識和思想感情,而渺小的我們也隨星星一起同在浩瀚宇宙中依自然的規律運行,多麼微妙的剎那就接通到永恆的時空中。西方人講星座與人的性格有關,中國人用紫微斗數算命,這大抵是極科學的事,但可得要再多出幾個像Stephen W. Hawking般的天才才有可能幫我們解惑。



****回應琉璃帳的“珠璣落河漢”。


2005/10/08

傅說乎?傳說乎?

相信很多朋友已經為琉璃帳所說的星星故事而著迷了。

此處我還想補充一下的是他提到天蠍座的尾宿有一顆叫做“傅說”(讀音如富悅)的星,一定有不少人稍不留神就把它看成“傳說”了,特別是在我們說了那麼多浪漫獵戶星和神秘天蠍星的傳說之後,會很容易理所當然地以“傳說”為這個神秘的星座劃上一個美麗的句點。

傅說是商朝人,他的生平還真的像個傳說。讀過孟子的人對告子章句中的這一段多半琅琅上口: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但很多人都忘記了,其實傅說就藏在孟子所舉的例子之中,孟子說: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

是的,傅說在成為商王武丁的臣子之前曾在建築工地做工人,雖然他的出身寒微,但也的確如後來的孟子所言,他是經過苦勞的心志和筋骨的焠煉才得以承擔大任。他的努力和能力使商王武丁有所感應,有一天竟然夢見他是個大賢人,因而破格任用他來“主章祝”之事,也就是朝廷裏掌管祭祀儀式、星占巫祝的大祭司。

商朝人敬天,好事鬼神,也特別崇拜天蠍座的大火星(即心宿)。因為當時是農業社會,靠天吃飯,所以能透過觀測天象氣候或占卜變化而預知神諭的人是很受人崇敬的,但相對也是很危險的,因為“天威難測”啊!

想像這樣的情況下,傅說應該是一個謹言慎行的能臣,祭祀占卜之事需要極細心的觀察,當他不說話的時候,表示“代誌大條了”,因為天諭可能像蠍子的尾巴一樣預示了一些“不可說”的毒咒了。

夏天已經過去好一段時間,夜空裏已經看得見獵戶星座,所以現在估計蠍子已經躲到天的另一邊去了。但在台灣,即使你能看見尾宿,我想此刻的傅說星還是晦暗無光的。

你說呢?傅說或許只是個傳說,但君不見,上無道揆,下無法守;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義,小人犯刑;“陪臣亂邦”,豈僅只是傅說的無言暗示?這早已是千真萬確的現狀!


**回應琉璃帳的“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2005/10/03

獵戶星座的故事

希臘神話中的 Orion 是個獵人,他因愛上國王的女兒,而觸怒天神,導致雙目失明,並且從此浪跡天涯,在絕望中依然渴望他的愛情。

獵戶星座是一個很好認的星座,估計人在少年時期如果認識星座,第一個或第二個就會認識他,秋天九月末中秋節過後的夜空,一抬頭就能望見他。如果這時候十來歲的你,邀一位異性一起尋找獵戶座,這個人和這件事大約就會是你永難忘懷的初戀了。

詩聖杜甫的贈衛八處士中有“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的句子,中國人所指的參星就是冬天的獵戶星座,而商星就是夏天的天蝎星座,這兩個星座因爲出現的季節不同,所以不可能同時出現在夜空,我們中國人就用“參商永隔”的成語來比喻別後再難重逢的親友。

巧的是希臘神話中的獵人最後就是被蠍子咬死的,為了怕獵人報復,就遠遠躲到天的另一方去,來個天各一方,老死不相往來。

東西方有關星星的故事背後各代表著一種文化思維,同一個宇宙現象,在不同的文化裏就有不同的解讀,非常有趣。


**回應 fenco 的“有緣的獵戶星座”。


2005/09/30

敝帚


*敝帚,這孤單的副產品,只有自珍了。有時還可以用它來掃掃心上塵埃。

*忙碌是幸福的。專注於工作,使人不至於頹廢。

*扯不清的事,其實就該打住。讓時間去淘洗,看看能剩下什麼。

*每個人最終都是 loner,不過我認為所有 loner的懷裏,也始終揣著一份做人的熱忱和曾經得自於人的溫慰。

*修行最困難的就是破自己的無明,解自己的盲點,簡單的講,就是把自己搞定。當境界現前的時候,如果做不了自己的主人,一切都白修。

*生活其實是自己的選擇。可嘆人在可以選擇的時候,多半還不懂得生活;而懂得生活的時候,往往已經沒有選擇。

*生活中其實需要的不多,只是想要的太多。如果只依需要而活,很少人會覺得窮困;如果依想要而活,就很少人會覺得富足了。

*所謂的重要,就是非此不可,是自己願意以整個兒生命去追求的目標和實現的理想,沒有它我活不下去,有了它我才活得像我。

*生命的情調或可以詩境表之,而生活中則處處是實境。實境,有時無從選擇,有時無從迴避,只有不斷地在實境中創造虛境或詩境,才可能使身心靈保持平衡。這就是桃花源、烏托邦、任何夢想或信仰之所以長存在心的理由。

*幸福總是稍縱即逝。正在指尖上的無從掌握;未來的還在遠方渺茫著;至於過去的則早已沉澱到記憶的最底層。或許幸福的背後,所聯結著的永遠是做人的責任;也或許真正的幸福只是自己内心深處那幾筆淡淡的簡單樸素的線條。

*如果夢想是雲煙,那就讓它隨風消散。如果夢想是雲煙背後的陽光,只消懷著信念,等待雲開。

*長懷信念,因為它是前行的動力。

*事緩則圓。煮飯如果一直掀開鍋蓋,飯就一直無法煮熟。

*親眼看見上兩代女人的兩本雷同的歷史,實在不想有朝一日自己還要重蹈覆轍,也畫一張只有哀怨、沒有自己的臉,真的不想。但還真沒把握自己不會步媽媽的後塵。

*有時候很慶幸自己沒有女兒,因爲一切女性的弱點到此爲止,我不會再薪火相傳下去。

*婚姻是把愛情從哲學的層次拉回到生活的層次,而不是繼續爬愛情那沒有盡頭的天梯。

*自由的靈魂,無所謂歸屬,無所謂背叛。只有當靈魂被囚禁時,身心才可能背叛制約,開始逃亡。

*千萬不要問你的伴侶要整個兒的靈魂,你有你的,他有他的,有點兒交集就好。

*人會墮落,常常是因為企求那不被允許的快樂。

*人會痛苦,常常是因為不想過白開水般的日子。

*活著,傻點兒好;不傻?裝傻唄!

*如果你有真心一顆,最好是藏在兜裏,默默付出。

*愛是心上的感受。愛他人,心擺在他人之受上;愛自己,心擺在自己之受上。誰都不愛,活該受罪。

*這世上大抵是沒有醒著的人,有的只是自以爲還清醒的人,和一大群睡著了不願醒的人。

*壞人固然不少,好人畢竟多些,至於真人……卻找不着了。為什麼呢?因為,
他們在封鎖的塵網中,或被迫從良地作了好人,或抵死不從地淪爲壞人。

*“能受”有時也是一種佈施。

*就是我,這個我執,使我必須為自己所有的人生之痛負起所有的責任。

*當美好的東西失去時,生命才顯得更豐富;當你留不住美好的事實時,你將看見真理。

*在青春裏收藏記憶的人,終將在記憶裏虛擲青春。

*愛與美,一樣也不可收藏。執著於愛,耽溺於美,憂傷之始,墮落之始。

*如果你想過簡單平靜的生活,最好先學會遺忘過去的事;至於未來的事,更不要先想起來存放;這樣一來,就只剩下眼前的事啦! 不嚕囌, just do it ! Let’s love ourselves more!

*任何事物至於泛濫的程度,就變得不堪聞問了。

*中年以後,別說是自然有了欲說還休的心境,就算是還想說些什麼,也記不起早晨的心情了。這真是上蒼的仁慈……就教它輕輕走過,別讓我浮上心頭。

*人的一生,其實就只是說一句話、愛一個人、做一件事。

*愛使生活豐富多彩,成全使生命圓滿厚實。

*只有真愛,不會使心神迷失,引我走正確的路。

*生命就是勇氣加熱忱。

*有或無,只是一種觀點、一種視角,端看站立的位置。有時,好好兒處有;無時,好好兒處無。

*如果有幸變老,希望我還能夠拾回童心。



2005/12/14

自然而然



北柏克莱靠近艾伯尼一带的环境真美,有几条路两旁种着法国梧桐,春天里树叶新绿时,盎然生意的背后衬着疏落有致的屋舍和风情各异的庭园,透着一种说不出的艺术氛围。每次开车经过这个地方,心情就立刻感染了这份平静和自然的美。

Carol家的后院便可俯瞰整个儿的金门大桥和旧金山湾。美景配上她的巧思,真是相得益彰。她非常有创意,她的石雕,浑然天成,意趣横生。还有她的画,完全不拘泥于技巧,也不受媒材的限制,信手拈来,自由主义的精神便被淋漓尽致地挥洒在她的作品之中。更好的是她种的花草,她仿佛是绿手指,問她栽培之道,她就笑著說:“我种的花都是最好养的。”

去年她送我们的一小株 bleeding heart,自打移到我家的钢琴上,有好一阵子眼见就快要变成 withered heart了。我问她怎办,这個天生的藝術家学着爱默生的口吻:“All is well and wisely put.” 继之对我眨一眨眼,下结论似的说;:“等待春天”。

果然,如今这株小小特别的室内植物就有了它自己生动的姿态。

春天来了,百花开了,夏子笑了。

是偶然,是必然,一切都是自然而然。


*注:家里电脑荡机,用公司电脑的简体字软件打字,看起来怪怪的。

2007/04/23



The results come so slowly.
I don't know if people can wait that long.
Why is my fruit still bitter?
--Mad Monkey--
----------------------------------------------------
Life is dear, love is dearer. Both can be given up for freedom.
--Hungarian poet Sándor Petőfi--
----------------------------------------------------

追什麼?在這個匆匆奔忙的時代,什麼都在變,常感嘆自己窮追不捨也追不上這隻不會停下來小寐片刻的兔子,在一個瞬間,就有千萬億的微小變化,在下一刻又蜂擁而成一種趨勢,扭轉著價值觀及一切一切,唯獨一樣,被這隻看不見的手所支配的價值交換法則,不管在哪個領域裏,還是“相當永恒的”,而這法則相對於真理,常教人頹喪。

對於所求,每一個人心裏都有個天平,擺什麼到天平上一稱,就知道孰輕孰重,雖然有的輕有著不可承受之重,有的重又輕比之於鴻毛,但只有當來到性命交關時刻,你的選擇才見真章,所輕所重也才顯得出其價值,其餘時候,多半的人爲權勢名利所趨,為瞋慾癡愛所絆,幻海浮沉渾然一生。

生命、愛情、自由……哪樣才是最有價值的追求,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你會有不同的答案,但不論答案是什麼,你的選擇,就決定了它們當下的價值和重要性,而你的腳步大致是不自覺地被社會框架和時代趨勢所制約的,所有的人在這大的制約中共同提煉一個時代的真性情。

人實在矛盾,掙扎著從舊時代裏走過,用盡力氣去解開那些制約人性的捆綁,等到有朝一日可以邁開大步追求所願時,卻反被隨之而來的名聞利養薰得患得患失而遲疑不前,甚至和從前的自己唱起反調,搖身一變而成了自己曾經要打倒的對象。

看看臺面上這些跳樑小醜,哪一個不是搶搭所謂“轉型正義”的便車來偷渡自己的假正義,還大言不慚地以民主、自由、多元化來包裝醜態百出的私欲。上行之、下效之,當自由一瀉千里、盡致到淋漓地步,愛情,就很難不面目全非,至於生命,也只剩下那不見棺材不落淚的輕薄喟嘆了。

當禮教的束縛完全被打破以後,所有的取捨沒有禁忌的時候,徒有自由沒有法度的時候,道德修養反被嗤之以鼻的時候,真性,稀釋在泛流的欲望裏,這個時代我們提煉得了什麼?


2007/03/20

善緣只因善等待



孩子,抱著你的“心愛被被”,你問我,這被子(這輩子)為什麼是我的孩子,我笑了。你問過無數個我可以馬上回答的為什麼,唯獨這一個,我只能對你笑笑。我說:時候很晚了,你該睡了。

你扯著我的衣角看著我,澄淨的眼神射進我的心,我對你有許多的不忍,但更多的是祝福,因為我知道你就是那個會來問為什麼的孩子。

我在這裡等你好久了,懂嗎?孩子!我說。

你搖搖頭。

那就慢慢等,等長大了,你就懂了。

你點點頭,要我再說一個故事。

我說好……隨手拿起一本床邊故事,隨意翻到這一頁。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人,他非常富有,什麼都不缺,又有一副好心腸,他一天到晚做好事,到處幫助苦難的人,人們因此都很敬重他。但這敬重使他覺得孤單,隱隱然覺著自己還少一點什麼。

有一天他在市集裏閒逛,忽然看見對面走來一個人,與他四目交接,然後擦身而過,他不由自主地回頭,就在白駒過隙的那一瞬間,那人的背影像閃電一般劈進他的心靈,他馬上知道這個人就是他永生永世要追尋的目標,只有他才能填補自己心靈裏深刻的空虛。但再一回神,那個背影已從人群中消失。

他踏破芒鞋努力尋找了好幾年,還是找不着他的蹤影。最後他向神明祈求,只要能和那人再見上一面,他什麼都願意。神明回答他:可以,你除了必須放棄所有,還要變成一顆樹。他毫不猶豫地散盡萬貫家財和所有,變成渡口的一顆樹。

可是時間一天天、一年年過去,那個人始終沒有出現。他好難過,傷心流淚,但他並不悔恨。無情的風霜雨雪打向他時,反使他更期待能為那個人遮蔽風雨。五百年過去了,他終於看見那人走來,他驚喜地向他招手,拼命地搖曳樹枝,使樹葉發出聲響,希望能引起他的注意,可那人只是靜靜地從樹下走過,甚至沒有看他一眼。他傷心至極,但無奈之餘,又開始等待下一次的見面。

時光荏苒,風雨之中又過了五百年,他已經不像當初那樣枝繁葉茂,甚至因為一次雷擊,而使半邊枝幹枯萎。遠遠地,他又看見那個人走來,這一次,他沒有再試圖召喚他了,經過一千年的風雨磨礪和苦苦等待,他的心已經平靜無波,只是平和地看著那人向他一步一步走來。

這一次,那人直接走到他面前,直接往他爬在地面的根上一坐,動也不動。這一坐就是多少年。許多許多年以後,那棵樹和那個人成了正等正覺,那個人就是釋迦牟尼,而那棵樹就是菩提樹。

孩子,這一次你沒有在我說故事的時候睡着,你的眼中閃著奇異的光,我的心裏也再沒有平日的急躁,變得清澈澄明。拍拍你的背,我說今天不唱催眠曲,我們唱菩提樹……

井旁邊大門前面 有一棵菩提樹
我曾在樹蔭底下 做過甜夢無數
我曾在樹皮上面 刻過寵句無數
歡樂和苦痛時候 常常走近這樹 常常走近這樹

仿佛和今天一樣 我流浪到深夜
我在黑暗中經過 什麽都看不清楚
依稀聽見那樹枝 對我簌簌作聲
朋友來到我這裡 你來找求安靜 你來找求安靜

冷風呼呼地吹來 正對著我的臉
頭上的帽被吹落 不忍轉身回看
遠離了那個地方 依舊念念不忘
我常聽見樹訴説 你會找到安靜 你會找到安靜




**文/多年前的舊作 圖/當時四歲的Mad Monkey
**以此獻給仍在風雨中默默等待和默默行善的朋友們


2007/03/18

去去莫遲疑

酷媽:

不知道為什麼,對於你以這樣的方式“拒絕再玩”,夏子心中其實早有預感,今天看到你網誌上的一片空白,心中只有一個念頭——這就是酷媽,來與去,都是一派瀟灑。

不捨的話語,我已經不會說,並非出於無情,而是不想婆婆媽媽。對於感情,無論是哪一種,總覺得低調些好,很怕那些個牽腸挂肚的兒女情狀,來為真心誠意添油加醋,把一樁樁真情美事弄得面目全非。

想來這世界的諸多荒謬,早足夠你堪破這網中虛空了,對於你之前的“網上說法”和如今“回歸基本面”的舉動,我除了心存感激、給予祝福,更自其中得到啓示。

人生聚散,無非就是緣起緣滅,緣起於空,緣滅成空,聚散之間,曾經彼此照見,這就足夠。

請原諒我未徵求你的同意,將一年多前你我的對話貼出,放在這裡,用來註記一段珍貴的網上友誼。我說過,也許還要再老一點,我們才會有那種不期約的率真和不迎送的坦夷。

所以酷媽,別説得那麼絕情,來日後會,還是相與期待,這樣我們才好笑著對你說:去去莫遲疑!

夏子

2007/03/06

-----------------------

給夏子 – 又一位離去的朋友
2005/12/21 14:47:10

妳一定不相信,夏子,下筆之前,我對著窗外廣漠的天空凝望了許久。我不知道到底想跟妳說什麼,也不知道說這些還有什麼意義……妳的文字和內容,是我認為聯網部落格的上乘者之一,可是我也注意到,妳的作品始終沒有所謂“超人氣”的點閱率。但那不代表沒有人欣賞,否則我也不會在這裡為了妳的離去發出嘆息。

當然,也許妳最近的生活有些心情,也許有些心情由來已久,於是到了一定的時候,妳決定心止一處,不令散亂,毅然決然離開,不多贅言去留之間的猶豫徘徊,只是私下有禮地跟我們道別。如此直入真性,我願妳從此心裡輕鬆。 相信每個人的生活裡,都有許多不為人知的遭遇和故事,有些人在自己網誌城堡裡,打開了一道隙縫,讓他人得以管窺。

但是,人們希冀什麼呢?當我覺得進入他人如卡夫卡內心世界的錯覺,多會默默走開。因為,我的靈魂也已有了飽荷的重量。 至於人與人之間能否欣賞,還要頻率相近才能產生共鳴,每個人透過字裡行間的傳達,總會有了解的人去接受去喜歡,有時候是一見如故,有時候卻是涓涓滴流。

而妳走早了,且走得文字不留,讓人覺得驟然風流雲散,惟恍惟惚。 其實,人們來來去去,於我已經見識並經歷了太多,比這更沉重的生離死別,也已練就我層層冑甲,本應笑對這一切不斷重複的紅塵俗事,卻不知如何又來些許感喟?

或許,或許是時間如風,一年到了盡頭。

滄海浮沉,揮一揮手,各自保重。

--------------------------

I shall return
2005/12/25 7:30

大雪已過,前天冬至,自個兒煮了湯圓吃,默默老了一歲。

離開才幾天,仿佛幾世紀。時間和距離的確是一回事,可以咫尺天涯,也可以天涯咫尺。

福至心靈,上網一看,瞧見酷媽給夏子的文字,不覺對自己離去時的大動作,深覺太不夠意思。因為我的突然消失使多位聯網的朋友們傷感,還寫了很多溫慰言語,使我在寒冬裏倍感溫暖。看到大家這樣錯愕和感喟於我的離去,可能更該說安慰言語的是我這個“肇事者”。

人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走,但很多時候會停下腳步歇一歇,並非為了要重溫走過的足印或重聞過去的足音,而是調整一下心律,好在下一段旅程,每時每刻,不管是來是去,只跟心走。

世界就是如此,不同的人,來來去去,如繁花開落、草木榮枯,都是自然律動,本來如此。該承受的和該面對的,一切也都是過程,我們不在此處踫到,也將會在別處踫到,迴避不了。

但並非人與事的錯位,帶來這別離的處境。而是夏子“心的理解與包容”都還不夠成熟。所以還要繼續修行,讓心冷靜一下。好在私底下我的筆不曾停歇,還在忠實地記錄自心的聲音。 我也說過只是暫離,離開有時就是爲了能再回來,何況夏子的心願也才完成了一半,還沒有理由從此半途而廢。

人生嘛,不就是在這麼往復迂回地自己瞎折騰幾陣子之後,才能增長一點兒智慧嗎?

無論如何,還是要謝謝大家給夏子的寬慰和鼓勵,夏子好幸運,在這虛空的橋上尋見這麼多盞智慧的燈,給我指引,照見人間真性情,感激莫名。

歷史,到底誰說了算?



圖/Mad Monkey--Hidden Happiness

幾乎是同時,兩岸華人世界在文化教育界出現的幾則引起波瀾的新聞,透露了一個值得思索的問題----那就是:歷史,到底誰說了算?

先是章詒和,她的新作“伶人往事“被大陸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列為禁書,她之前出的兩本“往事並不如煙”(台灣版書名為“最後的貴族”)和“一陣風留下了千古絕唱”同樣被禁。作品一再被禁,理由只有一個,就是“因人廢書”——她是當年民盟大老、後來中國頭號大右派章伯鈞的女兒。

作爲一個作家,最大的挫敗應該不是來自於讀者和同行的口誅筆伐,而是自己的思想文字遭到政治打壓而無法出聲。

前兩部書被禁,章詒和都默不作聲,但這次她終於起來為自己爭取說真話的權利。在新聞採訪中我們看見她提高聲量向記者說:“這次,我要用我的生命去對抗鄔書林(中國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就像杜麗娘用生命維護她的愛情一樣。”

看過章詒和作品的人,無不為她極富詩意的筆墨傾倒,但真正使人唏噓動容的,是她筆端所流露的淡定對照著她所經歷的人事和時代,不僅讓人同時看見人性的幽暗和光明,也敬佩她這麽一位歷經迫害和劫難的女子,竟還能以一腔凜然和十分悲憫,細膩委婉地記錄下一整代知識與文化精英的無聲凋零,文學的筆墨裏透著史學的啟發。

一個文字工作者和自心對話,這對話有情致、可以反映人性和他所處的時代,就足以是一個出色的作家,而章的文字是在她所身處的時代裏和過去對話,用親歷的心靈和冷靜的眼,把宿昔的典型召喚到現代人的面前,還要將那種時代的精神傳之於世。往事其實並不如煙,只是被迫消逝得毫無聲息,而她是唯一能發聲的幸存者。

幸存者的筆墨迴避不了時代的殘酷和悲涼,就像司馬遷,他唯一的希望就是活著,直到看見自己的文字不再被“宮”。這是一個史家或文化工作者面對歷史真相時所必須擔負的責任。

再回頭來看看台灣新聞,從前一陣子的三隻小豬是不是成語,到這幾天的歷史教科書中為孫中山摘掉國父的帽子、以及用“中國”之稱間接地承認對岸是一個中國,來一刀切斷台灣與大陸的歷史的臍帶,為推進中的臺灣主體意識建國論又搬走了一塊大石頭等等……,新聞焦點都對準了台灣最高教育主管杜正勝。

杜大部長是史學出身,憑良心講過去他是個相當用功的歷史學者,他提出的同心圓理論是希望為台灣的歷史教育增加一個史觀的思考,讓下一代能從自己鄉土出發,進而認識“中國”和全世界,這個立意是好的。但不幸的是史觀的建立從來都是為政治服務的,因爲有了權力的人老是急於改變別人腦袋裏殘留的記憶和史觀。就這樣造成了政治立場、族群、統獨、藍綠等意識形態的糾纏不清,使下一代還沒搞清楚台灣歷史的來龍去脈之前,就已經教這些無休止的對抗扭曲了人格。

歷史向來有兩面,一面由權力中心以意識形態書寫,另一面則由社會中堅以文化良心書寫。當舊時代政治風向披靡過後,那些在過去政治壓迫中始終不肯屈膝的幸存者又再度站起身時,能為自己和身後的歷史作些什麼?是急於翻身,替掌權者為歷史作整形手術而操刀?還是堅持站在權力的對面,以春秋筆法繼續向社會呼喊春風?

歷史的必然,是它總是在重復正反合的輪回。當它向前劃破一個時代,必會留下累累傷痕,然而抹去歷史並不能抹去傷痕。一個文化人的真情書寫與一個歷史學家的論述相比,或許不能相提並論,但他所陳述的故事,如果能讓後來的人在歷史的不同面向中猛然照見自己的真性,從而記取那些對文化人從事精神殺戮時代的教訓,願意從心裏放下對立和內耗,為敉平歷史的傷痕盡一份心力,你能說這樣的故事背後的人物和時代不能寫入歷史教材嗎?或許這比強加史觀於人的教育更有助於提高歷史和文明的厚度。

今天在台灣,大家已經有足夠的言論自由空間,它的意義和代價並不容許我們留在歷史裏繼續不斷的爭吵。當我們身後的記憶逐漸走進歷史之際,該記得什麼,該遺忘什麼?就看我們看到它的真相時,是否能如同見到良知般的坦然!


2007/02/05

兩字了然--也看余秋雨的心中圍城

酷媽最近貼的一篇世界日報報導余秋雨的文章,引起許多回響。

前幾年在華文世界,余秋雨曾造成轟動,他的文化苦旅一書在台灣一出版就讓讀者驚艷,一時之間洛陽紙貴,不但為台灣本已退燒的文學出版界添溫,因而產生的余秋雨現象也連帶掀起一股大陸文學作品熱,甚至帶動了對岸歷史文化古跡的知性旅遊事業。

對於暢銷作家受盛名之累而選擇以自己的方法面對自己的寫作事業,本來他人是無緣置喙的,但商業社會裏文字消費者或讀者對作家的要求,和文壇上知識人對文人的要求,其實沒什麼不同,同樣都會變成一種規律,制約著寫作者的言論和書寫。只要落入這種規律和遊戲規則裏,往往就讓作家很難避免自己的作品被文字以外的因素評價,這就使得作家有了煩惱和顧忌,縱使抱殘守缺、煮字療饑爲的是圖一份清靜,恐怕還是難免沽名釣譽之嫌。

一直以來余秋雨就是一位飽受爭議的作家,大陸文壇不少人對他的文名和文德多所批評和質疑,余秋雨說作家的頭銜是一個圈套、一個虛名,或許就是這些文字之外的勞什子導致他遠離作協組織,堅辭作家稱號,選擇關起門來寫作,走自己的路。不過他的“出城”之擧,比諸人稱他早期的“文革刀筆吏”形象,顯然動作反常,對照起他後來文字撻伐對象的“進城”攻訐,又只怕是正中下懷,落人以矯情造作之口實。

文人相輕,文壇筆戰自古皆然,雙方各執一端,媚俗媚雅,誰都有誰的理。所爭的到底是文化觀點或政治立場?還是這只是大眾文化與精緻文學之間互浸時所必然激蕩的泡沫?時過境遷,恐怕也只有筆戰作家自己心裏那道牆裏的文字還留在書頁上誇誇其談。

余秋雨說作家是個虛名,這話本沒錯,然而不是作家又何嘗能了斷虛名之外的虛名?這個世界對人的限制大多還是人自己給安上的,而人心裏的圍城也是自個兒給築起的,除了自己,誰拆得動?作為讀者,我們從這一堵堵圍城內外逛上幾趟,對於人生風景,這邊那邊,該是兩自了然、兩字了然。


2007/01/30

就從三隻小豬說起





*話頭與話題*

話頭當前宜思宜參,話題當前要辯要解。

話頭是引號,話題則常常是在引號之內的驚嘆句或引號之外的疑問句。

比如高行健的靈山比較像話頭,而話題,可能是達文西密碼隱藏聖杯!也可能是許純美爲何“學猴”?

話頭像師父給的當頭一棒 ,話題呢?但願像美人抛的一個繡球。

那麼三隻手小豬究竟是話頭還是話題呢?如果就從三隻小豬說起,那三隻小豬就是個話頭,而話頭一起,難免就引起諸個和三隻小豬有關的話題。


*豬事諸事其來有自*

三隻小豬在豬年來臨之際成為焦點,顯然又為典故與成語之間的轉化和解讀問題拋出一些有趣的話題。

雖然很多成語出自典故,是因爲人們很容易地將故事的初始意象和概念作緊密的相連,逐漸精練為成語。然而並不是所有的成語都有典故,也不是所有的典故都會演變爲成語。有些典故因為地域文化的發展和變遷,演變為俚語或諺語、歇後語,或甚至變成一種風俗習慣和思維方式,用以記錄或凸顯某地域文化在某一時代的某一特徵,然後年久月深不斷地被改造翻新,使用在信息表達和文化傳遞上。

歷史每多“名人效應”,一人一事在當時成為話題,到後來變成典故和一系列的成語或俗諺,讓典故和成語、名人和人名之間互相對照轉化的例子比比皆是。

人人都知道東施效顰來自西子捧心,西子捧心意象很美,於是眾女子不論美醜群起效尤,使捧心之擧蔚爲時尚,而有了東施效顰這個成語。西子確有其人,她是中國第一美人,連生病時捧個心皺個眉都能為其美加分,有關她的典故當然多了,後人引用無數。而究竟有無東施其人不可考,也不重要,但大家很可以借由一個效顰的東施,聯係起一群依樣畫葫蘆還自認為“蓋高尚”的東施。

又譬如庖丁解牛連著遊刃有餘和熟能生巧;而莊周夢蝶之後,這隻夢裏蝴蝶便翩躚起舞便飛進花間詞曲、飛進梁祝的愛情傳説,又使許多人因夢得名,以名顯夢,像胡因夢、周夢蝶…,類似的例子多到不勝枚舉,可這“不勝枚舉”到了阿扁大總統那裏可能又成了“罄竹難書”……


*阿堵阿堵是錢是睹?*

也有不少名人名家的言論或典故演變為俗語或常用語的,而這些俗語在不同的時代和不同人的口中又有不同的解讀,或同音異義,或異音同義。

像前一陣子我讀到一篇介紹東晉畫家顧愷之的文章,裏面說到顧愷之畫畫最善於傳寫人物的眼睛,他畫人物時,往往只先把形體相貌完成,然後擺上一段時間,不畫眼睛,等到自己能完全掌握人物的精神時才點睛,果然“下筆如有神”,他因此而有一句傳世名言説“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

這裡他口中的阿堵指的是畫中人的眼睛,可見眼睛是人的“靈魂之窗”,此說不是今人才有。可是“阿堵”一詞在魏晉時原本只是俗語“這玩意兒”的意思。在西晉的清談名士王衍口中的阿堵物,指的是自命清高的他所絕口不願提的“錢”字。幾年前在台灣“阿堵這玩意兒”好像還成為學測裏的一道題目。到今天如果我說某人“神在阿堵”,到底是指他眼睛炯炯有神還是指他是個滿腦子錢、見錢眼開卻又故作清高的人呢,恐怕還是得把來龍去脈說個清楚,講個明白。


*六畜興旺豬事大吉!*

就像杜大部長如果硬要移花接木把三隻小豬“抝”成成語,那他可要依照故事豬角們的行事作風把三隻小豬先來個排排坐吃果果,論功行賞,分賞以“小豬稻草堡”,“小豬木頭堡”和“小豬無敵金剛堡”,然後明文規定成語三隻小豬的用法、引申其不同的含義,並說明什麼情況下使用該成語來指陳那些做事“馬馬虎虎”、“打馬虎眼”、或“穩扎穩打”的人,會比用這些早就約定俗成的成語更能使人昭昭。


*豬錯能改善莫大焉!*

好在這次教育部知錯能改,從善如流,三隻小豬如今已改列參考語料,但會不會反如一石激起千層浪般地演變為一個典故或成語?還是從這裡又派生出另一個和“豬”風馬牛不相及的事件,被指涉或延伸為成語?這個時代的人們在浩瀚語海中到底能留給後人的又是哪些故事?這些話題都還有待觀察。

語言文字的傳遞和使用是否精準和有魅力,直接影響著一個文化的傳承。三隻小豬只是一個例子,生活中現代人每天都在創造語詞,“機車”和類似Orz 這些火星文假以時日是不是能當作成語來使用,當然見仁見智。有人贊成多元文化社會應該有海納百川的氣度,有人擔心地域文化的異質化會因政治因素而被不當操作。

我們如果把這件事當作一個話頭來參,也許可以觀測出在世界文化飛速變遷之際,層出不窮的社會現象和事件,將不可避免地成為話題被不斷地抛出,很多東西固然因爲難以消化或還來不及消化而消失,但那些還沒消失卻積澱不夠的“次文化”和“淺文字”,不管以何種內容或形式被使用而蔚然成風者,是否就都可以變成“言近旨遠”或“言簡意賅”的典故和成語,而能讓多元文化之間產生良性的交融和共鑄,為文化語文注入更多的活力因子?這恐怕是語文和文化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深思的問題。


*就從三隻小豬說起*

說起三隻小豬,我想到好久好久以前….那些為孩子說床邊故事的夜晚。你呢?想到什麽?



2007/01/25

相思得志



此方白文小鉥,臨自一枚古鉥,是夏子病中所刻,刻的是“相思得志”四個字。

都問夏子這一向害的啥病?見著這方印,你猜:八成是相思病。當然非要這麽說也行,只怕沒人相信,就是那少數半信半疑者,心裏也不免嘀咕:不會吧,這把年紀,得“見忘症”——見了就忘——的機會恐怕多些。

既然見了就忘,相思到此便已是解脫情味。那夏子就學學酷媽,也來個“非關風月”的方寸之美,把這方寸之間的相思二字好好兒的表它一表。

自來嚐過相思滋味的人都道它是苦的,染上這病,雖不至於要人性命,卻也是摧人心肝,奪人神魄,所以歷來留下的詩詞歌賦小説戲曲裏,我們看到的相思病患者,有病得柔腸寸斷的、有病得心灰意冷的、有病得惆悵清狂的、更有那和血和淚讓相思泛濫成災的,可就是沒有聽説過相思尚能得志的。

相思二字之用於兒女情長者在文學作品中屢見不鮮,且多是寫意的感性情調,不過這些估計是魏晉以後的事。前此的文學語言比較寫實,像詩經,裏面的文字最是精煉雋永,不論是賦,還是比、興,在描寫思慕之情的遣詞用字上,則多見直接而率真,純摯又熱烈的表達,很少看到直接用這兩個字來刻畫人與人間相互思念的情愫。所以在秦漢甚至更早以前,古鉥或文物中出現的這兩個字,推斷當有和後世不同的解釋和用法。

古鉥,做為古代印璽的一種形式,主要用於封檢,也就是書信往來之封簽,類似今天許多人在信封的封口處貼上一枚貼紙或蓋上一個信戳,以確保信件不被旁人偷拆。

古時文字多刻於竹木簡上,裝訂成冊,而冊,就是一頁一頁的竹木簡捆紮而成的書。古人短短的一封信,寫在片片竹簡上,可能就要用繩子捆成一紮,爲了安全寄達收件人的手中,於是就在捆繩的節結處黏上一塊泥,然後鈐之以鉥。由於封檢的泥塊多半是小小一塊,所以出土的古鉥裏也以小鉥為多。

至於小鉥上所鐫刻的文字,視書信性質而有不同,若是公務往來,多鈐上人名、地名和官銜;若是一般書信則多肖形印或吉語印。

相思得志,就是一枚封檢時用的吉語印,相思在此就不是後人所用的意思。

相字從木從目,最初就是看的意思,易經裏說:地可觀者,莫可觀于木。離騷也裏有“覽相觀於四極兮,周流乎天餘乃下”的句子,其中相就和覽、觀一樣,都是看的意思。思字從田從心,人心裏記挂的首先當然是民生大計,後以之泛指一切心中所想之事。得志,就是滿意、如意,一件事情辦得穩妥完善,自然就志得意滿,如人所願了。

所以寄信人在封檢時鈐上此印,表示信裏所言之事,我已經看了又看,想了又想,這樣封起來很穩妥了,你大可以放心。而收信人看到泥鉥完好就收信平安了。

另外,如果把相字當作思字的助詞,那麽這四個字意味著:你所想的事都得以如意,這顯然是吉語一句,翻成白話就是“心想事成”的意思。

由於印面甚小(只有1.25公分見方,你所看到的已經放大),留邊十字框白文讓夏子又耗了不少眼力,估計不久就要去眼科醫生那兒報到了,然值此歲末年終,新年伊始,有什麽比送這四個字給大家更好的呢?



2007/01/01

日敬毋治




病回的時候,一整個秋天過去了。

疾病多半是從一種看待世界的觀念和視角裏產生的,也就是人生觀。悲觀的人可能多病些,我倒不認為自己悲觀,但當生之不如意拂逆己心時,常常就這麼忍著、挨著、撐著、避著,日久天長的就把自己的身心拖延成了病竈,到了忍無可忍、避無可避時,就生病了。

生病自然不是件愉快的事,再小的病也是一種小規模的死亡,它折磨的是自己的身心,即便是就醫求治,身心所受的痛苦,再親的人也不能替你擔半分,與其自暴自棄、坐以待斃,不如積極求生、自我作爲,只要破中有立,它還是會帶來益處。

看到一本書上提到,十六世紀的醫生帕拉契爾蘇斯曾說:疾病是世界的譬喻,因為人人都在死亡中行進。

這句話在病中就像一根針,灸在我的心穴上。疾病的確是一種譬喻,甚至是懲戒。“生”是可貴而沉重的,把握“生”的人,本該時時刻刻面對自己,就如同時時刻刻面對死亡,這種面對其實就是一種正心誠意的重視,是對生或死的一份虔敬。

而我正相反,長久以來我幾乎忘記生之本質,心總對付著他處,以為就是這些那些和“生”作對的不如意,使自己理想的生活形態或生命價值不能在現實中落下腳根,以至於對生活和生命的態度漸漸粗糙以對,從輕忽怠惰、心存僥幸,到輕言放棄、麻木不仁,虛擲生或迴避死的結果,當然就是失去生活中所有可能的閒情逸致,招致疾病以及隨之而來的殃咎。

病痛迫使我重新面對自己,治療同時也是對自己的痛下針砭,仔細看自己,可以檢視到人我關係的破損,其實就是自己和自己的關係的破損,環境的毀傷,其實就是人對自己身體的毀傷。身和心的内在對話,可以為自己如何重新回應生活和面對環境,開啓一個新機制、拉開一道新序幕。我發現自己的病並非沒有緣由,如今我找到病根,進而著手解決問題的本身,我想這病該是一個祝福。

病裏苦中作樂刻了一枚臨自古鉥的吉語印——日敬毋治,用來記錄這層病中體悟————日敬無殃咎,毋治有閒情。放下刻刀的刹那,突然覺得這四個字多像是一句警語,標示著病和一切生之不如意對生的磨礪和錘煉,使我進一步護持了生的真諦。



2006/12/01

九九歸一


九月九,我住的小城在這一天歡慶她的五十大壽,城中的伊麗莎白湖濱公園有盛大的慶祝活動和遊園會。市民們趁著麗日風和,到公園裏隨著熱門音樂扭腰擺臀、看看城市裏各個社團及多元族裔的文化表演活動、欣賞一下大人小孩兒的藝術創作展覽、吃喝休閒兼采風好不熱鬧。

可眼前的歡樂,對比昨晚電視上看到的畫面,夏子的心很有一些感慨,但更多的是盼望,盼望凱道上有一天,我們也能悠哉遊哉地逛逛這樣的遊園會。

昨晚也特意穿上紅衣,守著中天頻道的直播新聞到半夜兩點多。凱達格蘭大道上,我的同胞們也在參加一場靜坐集會,為了要讓一個無德的總統下臺,不顧風吹日曬雨淋的交相逼迫,依然有節有序地展現他們堅定的倒扁意志,看到整個兒納斯卡線上萬頭鑽動,一片紅海向南一直延伸到金山南路一帶,這片紅使人動容,但不再是那種心潮澎湃或血脈噴張式的動容,内心油然而生的是一種安定和平和,像心頭正緩緩流動的血,血壓脈搏都正常。

原來紅色也可以很安靜,抗議也可以很溫柔,這次大家不但顛覆了長久以來顔色在這座島嶼上所形成的僵化概念,發現原來顔色本身並不是關鍵 ,心才是;也認識到了民眾的訴求,並非一定要靠不斷升高抗爭程度的街頭運動來表達,過去那些勇敢的“街頭小霸王”或只會高喊“衝衝衝”的選舉式語言,不久就會成爲匹夫之勇和不文明的代名詞,會被列爲不受歡迎的對象;另外,也意識到既然透過憲政體制,人民目前還無法有效地行使憲法所賦予我們的罷免權利,而在下一次行使選舉權時真正落實選賢與能的民主理想之前,何不放下對立,用法律也保障的理性的靜坐來讓失職的主政者聽到人民憤懣的“大音”。

這說明對於民主的追求,一樣也得取之有“道”,這道就是:“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不顧一切的勇往直前和冷漠消極的無所作爲之間,我們發現了另一種“柔性可能”,那就是進退有據的“勇於不敢”。走到這一步並不容易,只有和平理性,民主才能有以繼之。

這裡,道,可以化身為法律、制度、道德、品格、宗教精神、多元化、現代化等等,但凡此種種,其間内容的實踐不能背離文明和民主所要求的最基本的核心價值,因爲文明的尺度在人心裏,民主也不會悖反於道。就算是不能成功倒扁,至少已讓陳水扁和執政的民進黨知道,愛台灣這三個字,再也不能被任何人利用來操作成民粹切割的武器,當然更不可能用來做為遮掩自身道德沉淪、權力腐化的擋箭牌。

民主這一課,臺灣修得好辛苦。看著這塊土地上的人們一路跌跌撞撞、匍匐前進,到今天總算大家可以用比較理性的行動來表達內心的憤怒和不滿,並以節制互諒、分進合擊的方法,走過一條沒有衝突抗爭和叫囂的街道,辦一場不同的街頭運動。

當然,要說台灣從此走上民主坦途,成爲成熟理性的公民社會,或許還言之過早,但最起碼這是號稱民主以來的第一次,大家總算看到彼此願意為一個共同目標、一個最基本的是非公義,暫時捐棄自我成見,挺身而出,席地而坐。這就是求同存異,這就是反省,這就是品格、這就是文明、是民主大道上重要的里程碑。

在過程中,雖然我們還是聽到各種不同的聲音,但那正是我們真實的心聲,只希望民衆對於倒扁總部原先構想的愛和和平的方式,能從支持、堅持、到身體力行的貫徹,若大家能多一些理性的提醒和溫柔的互勉,社會的暴戾之氣就自然降溫,越來越少的火氣,和更少的盲目跟從,煽風點火、挑撥離間,會聚集更多的群衆和意見領袖、社會名流、學者、媒體、警察和關鍵政治人物的加入,從高度的自我節制、理性的對話折衝、無私的包容體諒、自發的互助打氣中,繼續產生良性互動,激蕩出更高的民主智慧,喚醒我們對這片土地真正的愛。

從自由、民主、誠信、品格、法治、紀律、尊重、榮譽、合作、和諧…..一課又一課,我們終於又回到了小學時的校訓面前:禮義廉恥,反復的練習加自省,我們總歸要用這一課來檢視自身,實踐這些早已被我們棄如敝屣、視爲教條的“中心德目”,而明白怎麽用更大的胸襟和心量來愛台灣。

凱道上,很多人還在大雨滂沱中安靜地坐著,我相信會有更多的人在這次新公民運動的參與中體會到:什麼是定、靜、安、慮、得,真正的安定裏往往蘊藏了更大力度的成長、再造、改變和飛躍。

雖然如此,道仍是沉默的,永遠若明若眛,若進若退、若白若辱,正如同使兩極旋轉變化的軸心,平靜安穩才能得力。

“九九”之後,希望以血紅為象徵的新公民運動能在全台各地理性上場、遍地開花。

剩下的,總“歸一”句話——就看陳水扁上不上“道”、下不下台了。

阿扁下台,民主上道。


**刻印一方以記之,曰“九九歸一”



2006/09/11

網之去來今




「入世卻又游離。真誠卻又冷漠。相愛卻又疏遠。渴望卻又厭煩。

是時與空之間的曖昧和摩擦。是他與她之間的確信和游移。

是現實的繁瑣和想像的夢幻之間的勾肩搭背。

是文字的魅影和生活的真實之間的上下翻騰。」

網上交織著的,盡是網下的荒涼,像讀張愛玲,使我覺著傷心。

這是記憶中的「網昔」。

網路繼續發燒,所有的感覺被我們用各種形式拋擲到眾人的眼前。

這其實是一種實驗——對人性的。

也是一種試練——對身心靈的。

在頻繁的互動中,來自四面八方的圖文音律格,不斷地經由感官世界進入我們的認知系統,但它顛覆不了我們的感知和覺知。

常常在接收訊息時,你聽到自己內心的聲音,在默默地進行一場投票,然後選擇不同的互動方式,或默然、或烙下腳印、或留下回聲,這一切僅憑覺知,無關好惡和判斷。

在網之外,你仍在自己的軌道上,把自己手中的日子過成段子,然後慢慢老去。

我們其實早已走過那段需要依靠一個眼神、一個隱喻、或者一句話、一首詩來表達內心情感的感知階段。

生命終於又回到像嬰孩或童蒙之初——那種時時刻刻都能覺知的起點。而所覺所知也是當體即空,沒有什麼是可以或值得留下的。

這些文字,說到底,還是表相,是沾滯之音,最多記錄了一路上起起伏伏的情緒。

至於懷裏,儘管還揣著自己那份無可言喻的寂寞,但我們知道就是這扇門關住的世界裏,依然有光,用以修身、開心、養靈,可以增強免疫力、薈萃素樸,使我們更靠近彼此,更體貼彼此。

有一天我們把各自的蚌殼打開,一顆顆晶瑩剔透,珠圓玉潤……

正好,串成一串珍珠。


2006/09/06

Paradox Dilemma




琉璃帳這篇“最醜陋的照片”,夏子看照片兒上的血跡斑斑,讀著讀著不覺心火上升,不得不來此發些議論。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初伏那幾天灣區這個四季如春的地方,有幾處居然熱到華氏110度,各位可以算算,怪怪,快要媲美吐魯番窪地了。

天一熱,電力也跟著吃緊,人人躲在冷氣房裏納涼的結果,使這一帶居然在下午最熱時分無預警的停電,幾分鐘後,室內餘蔭散盡,一家人便逃離了居處,開車向海邊行走。

晚上回來,電還沒來,屋內仍舊澳熱難耐,男孩子們只好打著赤膊,點蠟燭玩起撲克,夏子則因禍得福,逮到一個沒有光害的夜晚,散散步湊合著詠一詠這個大熱天,望著南天上的七月流火出神半宿,天蠍座大火星閃爍著火般的紅光仿佛也在喊熱,再看向一旁半人馬座的方向,想到琉璃帳師父說的那座5000光年外的宇宙冷氣機,多希望它能施捨給這個越來越熱的地球一點兒涼意。

第二天,菩薩保佑,電來了,終於可以大開機器“清涼一夏”了。可夏子那讀環保的兒子卻在這緊要關頭把老媽我好生機會教育了一番,他說“拜托老媽!節制點,前方吃緊了,後方就別再緊吃!” 意思是要大家能切切實實節約能源。

他說在北京,夏天熱到攝氏四十度,宿舍裏搖搖扇子,揮著汗還是得繼續他南水北調的研究報告(為了北京的2008,得把漢江的水引到北京去辦奧運)。夏子一聽到這類天方夜譚,只得二話不說,硬著頭皮把冷氣關掉,頂著太陽到院子裏摘李子去!

想想這樣養尊處優的日子過久了,人真的會有一點兒低能。以前科技不發達的時代,什麼事都得自己“動手動腳”,可那會兒土法煉鋼以勤四體,也順帶練就自己一身身體力行的功夫,現代人什麼事也還是“動手動腳”,只不過是動手按“click”,動腳踩“gas or brake”,弄得人頭腦變簡單四肢也不發達。進步和退化之間,似乎就像台灣的民主政治,是個paradox dilemma。

經濟學裏,開宗明義就說人類要在有限的資源和無窮的欲望之間尋求效率。如今看來效率尋求到一定程度,就成了反效率或效率遞減,當人類的生存成本逐漸向上飆升,“午餐”的費用越來越昂貴時,欲望這東西,它並不會自我克制,反而變本加厲,因爲在“未來可能沒有午餐可吃”的威脅之下,人的感覺反而會愈發的飢餓,越發的飢渴,越發的迫切需要追求進步和效率,因為這樣據說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所剩無幾的資源”。

到最後人究竟是爲了節省能源以追求更高效率的生活?還是爲了能掌握更多的資源,好消耗它來滿足自己無底洞似的欲望?或者更有甚者,所謂發展和進步就是想方設法利用你欲望的貪婪來麻醉你、癱瘓你、墮落你、進而掌控你,好讓你不得不依賴這“維他命”而為它赴湯蹈火不計代價地拼掉地球的老命。

世界資源其實不患寡而患不均,而且這不均的現象從來就沒有改善過。女醫說文擷字說得沒錯,文明國家老是帶頭做不文明的事。市場經濟的原則是自由競爭,可西方國家搶先定下了“自由競爭”的標準,從殖民時代歐洲對亞、非洲的經濟掠奪,到今天先進國家對第三世界的經濟援助和政治干預,無不是本位和霸權主義的擴張。今天所謂的美國利益,對第三世界而言,說得更確切一點,就是石油商、軍火商、毒梟、咖啡商、煙草商、再加上伐木業、營造業的集體利益。

中南美洲過去長期被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主義者進行文化破壞和經濟剝削,如今除了古巴、委内瑞拉、和玻利維亞這反美鐵三角之外,其他地方現在已經形同美國的後院,美國為了防止後院赤化失火,處心積慮地總想把她的祿山之爪伸向自家後院,明裏是給予這些地方經濟奧援,實際上是進行政治干預,弄得中南美洲社會問題叢生,經濟越加蕭條。

雨林的起火點多是人為因素,為什麼人們要在自己家園縱火?他們的目的,無非是依據所謂比較利益原則,把雨林墾成農田或牧區,從剝削者的手裏撿拾殘渣,餵養因宗教因素不行節育所造成的眾多食指。

環境問題說到底都歸到政治問題,一歸到政治問題,大抵是不會有比弱肉強食、物競天擇更現實的答案。

所以琉璃帳說他對人類的貪婪和愚癡並不很樂觀,師父您這樣表達真夠含蓄的了。想想這個被石油商和軍火商所主導的世界,能讓人樂觀得起來嗎?

難怪無力回天之餘,人只好操短線、謀近利。無他,今朝有酒醉,豈願蹉跎到明朝?更何忍要求那些今日餓肚皮的人把目光放到未來呢?



2006/08/01

閒閒無代誌





沒想到夏子的看圖說話居然懵對了 ASing 兄弟“七上八下”(見上方篆刻)的心情,還勞 ASing 費神為在下張羅這麼有人文風格的獎賞(見上方圖文),真是受寵若驚。

古時文人墨客多以詩文、書畫、金石為交遊之酬贈,今人拜科技之賜,四海之內皆若比鄰之人,雲天方外亦非天涯行客,故此 ASing 兄弟不必費事投石丟磚,光是你製作這張草稿的真心意,對夏子而言就已經是如獲至寶了。看著“夏子”二字那麽優美的線條,仿佛將身修成淩虛御風的神仙,嗯,天這麼熱,夏子就借“拿雲”之賞賜,乘風行吟一番,飛到琉璃帳師父說的那個真正“包羅萬機”的“宇宙冷氣機”旁納納涼吧!

倒是 ASing 兄弟對夏子的美言,令夏子感慨萬端。夏子過去幾年沉迷治印,玩物之害果真不假,未喪其志先盲其目,老花眼的度數已經直追八十老翁,醫師已發出“病危通知”,鄭重警告夏子,若不想失明變成“瞎子”,就盡量別做耗費眼力之事,故舉凡閱讀書報、鐫刻細活、工筆書畫近年來逐漸敬而遠之,現在別説是“萬機羅”了,光是計算機(大陸人稱電腦為計算機)和電視機這兩機,夏子就得時時自我節制。

網上佳文不少,夏子也只能選擇性訂閲;電視連續劇、影集,任它再精彩也只得戒了;就連世界盃足球賽也是一面把電視機的聲音開得大大的,一面在廚房忙活,等聽到觀眾席裏傳來的激動叫喊,再跑到電視機前看精彩射門;至於舞文弄墨,則多半僅止於“腦中構思”,而能將這構思付諸實現成為文字或圖畫的,則越來越少了;這些最終能呈現在各位眼前的文字,除了詩詞,多半是分段分時完成,很多時候淩亂的文字還沒整理好,心境便已不同,回頭尋覓,腦中文字又早已是船過水無痕了。

如此這般,夏子在這花花世界就真的只剩下一目可望,那就是望向星空了,此其所以近來文字產量銳減,也比較少寫長篇大論之緣故也。

夏子去國多年,台灣的一切卻無時不在念中,城邦是我鄉愁之所寄托,我在這兒也確實遇到不少心氣相通的朋友,雖然也曾短暫封網,但人的感情不會因爲不說不看不寫而稍歇。再過幾天就是夏子的一歲生日(網路生日),在這裡寫了一年,雖然稱不上是個善用文字的寫手,但相信常來相訪的朋友都會了解夏子對文字的認真,我多希望這個園地和我當初剛進來的時候一樣純淨,是個單純的以文會友的園地。

但是網路是個絕對的虛擬世界,每個人來此的緣由和動機都不同,有人談情説愛、報恩尋仇、隱性埋名、分身變法、隔空抓藥、自我放逐、開罵吐曹、遊戲人間,不一而足,你不可能期待人人與你相同,當發覺事實和你的想像相去甚遠時,很可能並不是別人的問題,而是自心的問題。越是對文字認真執著的人,可能會越快地對網路文化感到深重的失望,甚至還沒進入狀況,就已教那些推來捧去的無謂數字和形式、真假莫辨的愛恨情仇和最高機密的情緒隱私大放送給惹得一身腥膻,意興闌珊了。

日前秤子和我說“台灣的土地美麗依舊”,只是“有些無形的東西正在加速流逝,時常在看媒體新聞時心疼不已,人的溫柔和深度到哪裏去了?為什麼更多的蠻橫、謊言、貪婪不斷上演?“

相信這也是近幾年來大家心裏最沉痛的呼喊,有時候恨不能自己變成武功蓋世的大俠,好能為這個生病的社會做點什麽,可夏子從沒耐心念完過一本武俠小説,武功底子甚差,虧得海天揚波放諸江渚多年,還算識得一點江湖情仇,在城邦的這一年,更借由眾生的文字相,也勉強練就一身“聞吹夜笛魂猶警,看動風幡意自平”的功夫。

這個世界總有些我們難以承受也無力改變的事,但好在那都過去了,我們也從中得到了一點磨礪和智慧,並具足了堅持不懈的氣力,不讓過去阻礙我們往前走!

這樣再回身來看這江湖,它便成了一面鏡子,照見世間萬法,總是以“緣起有”而現差別相,而最終又以“畢竟空”而現平等相,緣起雖不一,性空豈有異?

這樣想來,且讓夏子偷一回懶,就做個閒閒的盲劍俠好了。正是ASing 說的那句“且當一切,既無去也無來;蓋上一印,作不言的交代”。

夏子也蓋上一方舊印:“閒閒無代誌”,以誌這無來無去。




2006/07/11

夏夜星空最希臘




暑熱難熬,人間紛擾依舊沸騰,讓人窒息的焦灼!

你真的累了,厭倦感日甚一日,似乎所有的事都已經失去了控制,使你不再想聽、不再想看、也不再想有所作為,重新洗牌、回頭再起更是癡人說夢。南北上下,四維虛空,何處是心之憩所?靈的歸處?人生的後中年,四季的仲夏日,就是這般煎熬感受?

好在,太陽就要下山了,暮色低垂,心的焦灼可望在晚風中得到慰藉,還是走回到那條人跡稀少的路吧,或重上一趟大度山,去那兒擡頭看看天吧,至少,夏夜星空,很希臘呢!

你說你身處都市叢林?水泥牆樓、各色光害和污濁的空氣阻隔了看星的視野?那麼釋放你的心,只消片刻,隨著余光中這首詩“重上大度山”吧,聽聽他的耳語……

……

撥開你長睫上重重的夜
就發現神話很守時
星空,非常希臘
……
燦亮的古典在上,張著洪荒
類此的森嚴不屬於詩人,屬於先知
看諾,何以星隕如此,夜尚未央
何以星隕如此

是了,星隕如此,夢碎也如此,為了替剩下的寂寞尋找渡口,你的靈魂已擺盪太久,詩人文字裏的隱微,仿佛道出你心深處極幽微的陰鬱,多年來這陰鬱織成重重的夜,覆蓋上你的長睫。

那就勇敢些,撥開這張著洪荒的夜幕,仰望滿天星斗,銀河裏閃爍著無數隻先知之眼,他們也正直視你的命運。

這人與天地自然之間無法言説的對視,或許使你想寫詩,但語言和文字此刻卻痛苦著,在巨大的天籟之前,他們不能吱聲。

你也想預見那名喚“希望”的未來,或偷看一眼那仍藏在寶盒裏所剩唯一的秘密,但夜空裏那不即不離的森嚴,正威懾著你最原始的欲望和最深沉的迷惑,召喚起你腦海中最希臘的哲思和真心底最虔敬的祝禱。

在星空之下,你於是低下頭去,不論沉思或祝禱,當理性擡頭、虔心升起的刹那,任何絮語都成贅言,那正追逐的也終是虛妄,夜尚未央,就這般坐看星隕,如你抖落一場繁華舊夢;就這般坐看年華走過,不再傷逝,亦不再想緊緊地抓住什麽,只消靜靜地,讀完這下半首詩,然後,傾聽自然……

明日太陽照例要昇起
以六十哩時速我照例要貫穿
要貫穿縱貫線,那些隧道
那些成串的絕望
而那一塊隕石上你們將並坐
向攤開的奧德賽,嗅愛琴海
十月的貿易風中,有海藻醒來
風自左至,讓我行你右
看天狼出沒
在誰的髮波



2006/07/04

是誰端走了端午節



去年十一月底韓國的江陵端午祭“申遺”成功。所謂“申遺”,就像“申奧”一樣,近年來變成了國際間熱門的“搶注”活動之一。這次“申遺”的内容,主要就是韓國要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將“江陵端午祭”這項韓國文化遺產列入“世界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項目中加以永久保護這件事。

雖然中國的崑曲和古琴藝術分別在2001年和2003年申遺成功,但是比之悠久龐大的歷史文化遺產,這只不過是九牛一毛而已,看著部分少數民族的詩歌、樂器、或戲劇紛紛被別的國家申請了去,心裏的感慨大概就像吃了一頓美式中餐般——不是滋味。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規定,代表一個國家“申遺”的代表作必須具備唯一性、完整性和真實性三個特點。韓國在申請之初,許多人,特別是中國人都認爲,在亞洲許多國家都過的端午節是源自於中國的節日,這幾乎是不爭的事實,韓國端午祭的申請,既不符合唯一性,也欠缺完整性,所以不可能申請成功。沒想到最後竟然得到完全相反的結果。

這下子可真惹得中國人不高興了,心想“端午”這個在中國各地過了兩三千年的民俗節日,怎的就這麼被韓國人給大咧咧的“整碗端去”了呢?

但韓國的民俗專家們卻表示,“祭”和“節”是兩碼事,它們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前者著重活動,而後者只是一個紀念性的日子。事實上“江陵端午祭”正式成爲一個韓國重要節慶而擴大慶祝是遲至1967年的事,在此之前它只是江陵市市民每年舉辦的類似豐年祭的民俗活動。據韓國學者的考證,端午祭的内容如摔跤、盪秋千等民俗,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朝鮮時代。韓國並未將端午節拿去申遺,也不否認端午這個許多國家都過的節日與中國密切相關,但是江陵端午祭體現的是韓國江陵地區的人過端午的文化和習俗,它的内容與其他國家的端午節完全不同,具有自己的特色,確實符合唯一、完整和真實三個標準。

這事在中國自然也引起各方雄辯:有人怨懟中國政府長久以來忽視對固有文化的尊重,才讓韓國人有機會捷足先登;有人爲此義憤填膺,從此把申遺看成一場每年一次的文化保衛戰,認爲無論如何要再向聯合國申請,把端午節給端回來;有人說中國人應該加緊著把各個民俗傳統節日打包,來個集體“申遺”,一網打盡;有人倡議該加強文化保護意識和教育,以免傳統文化漸被以西方為主流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所取代。也有人認爲這個原本只屬於中國人的節日能有機會傳揚到亞洲各國,甚至如今能在世界文化中佔有一席之地而感到欣慰。

其中最有趣的是中南民族大學的研究員楊萬娟的一篇論文——韓國文化與中國楚文化近源初探,其中對韓國文化的淵源進行了一回深入的考古,認爲它極有可能是中國古代的楚文化的一個支流。

最後北京官方的説法,大致與韓國一樣,認爲端午節和端午祭不是一回事,這才平息了一場中韓申遺之爭。

至於臺灣,因爲不是聯合國會員,似乎也喪失了立場和意願去為端午節說項,雖然有些尷尬,卻也落得輕鬆,至少不用選邊站,這件事好像已經和我們沒有關係了。再説在扁政府一向以來“去中國化”的思維中,端午節的各項傳統活動,即使有,也早已流於徒具形式的商業推銷或滲入政治味的選舉活動,大家也就見怪不怪,將就著吃吃粽子應應景算了。

隨著經濟起飛和席捲而來的全球化浪潮,對所有的地域傳統文化或說本土文化均造成不小的衝擊,各國或各地區政府紛紛開始戮力於對自身傳統文化財產進行保護,因此近年來各國在文化藝術上的競爭顯得非常激烈。

韓國在這方面特別展現了他們對保存發揚自己文化的強烈自信心與企圖心。看過韓劇的人,多半都會注意到劇中大量儒教文化的影子,大長今和商道裏所闡揚的正是忠、恕、仁、義、禮、智、信這些儒家文化的重要精神。即使是描述風花雪月的唯美愛情劇中,也不乏對社會家庭倫理和孝道思想的強調。所以強大的韓流裏所包含的中國文化底蘊,反而比臺灣霹靂火式的臺灣電視劇還更多,更深入。台灣人哈韓哈日如果光停留在對裴勇俊和Rain的偶像瘋狂式的崇拜,而不是從更高的視野去反思流行文化和全球化的潮流,是否已使我們的本土文化逐漸式微失傳,是否我們也能像韓國一樣,把自己優質的傳統民俗活動的來龍去脈透過傳媒和教育,深植到每一個人的心中,是否我們也能在清明、端午、中秋、重陽和春節這些能發揮固有文化精神的節日裏注入更多更新的元素,以更符合新時代和年輕一代的需要,這樣我們也才有屬於我們自己的、真正可以薪火相傳的本土文化。

文化活動和民俗是從各國的歷史變遷、地理環境和風土人情裏長期積累而成的,如果韓國的申遺活動,能夠引起我們對傳統節慶文化及教育功能的再思考,進一步對本土文化的緣起和起源善加珍視、維護並發揚光大,那麽“端午節”這個“世界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的名號由哪個國家端著,又有什麽關係呢?




2006/05/31

**上圖是根據楚墓彩俑繪製的楚國男子髮式,下圖則是彩俑中的楚國女子髮式,看起來像不像韓劇裏韓國人的古裝造型?

也談文言文教育(二)

瞧,夏子的“也談文言文教育(一)” 貼出還不到一日,話聲未落,有關“文言文”的話題,果然就已經被另一個更洶湧的政治浪潮給沖退了。

既然如此,以下就轉貼一篇網路流傳的文章,大家看看這個故事,再來想想文言文和文化教育與國家前途究竟有沒有因果關係。

這樣的作文題目,如果是用火星文體寫,不知道會寫成啥樣?

****

中國2001年高等學校統一考試的作文題:「一個年輕人,在漫漫人生路上經過長途跋涉,到達一個渡口的時候,他身上已經有了七個背囊:美貌、金錢、榮譽、誠信、機敏、健康、才學。渡船開出的時候風平浪靜,過了不知多久,風起浪湧,上下顛簸,險象環生。老艄公對年輕人說:『船小負擔太重,客官你必須丟掉一個背囊,才可安全到達。』看年輕人不肯丟掉任何一個,老艄公又說;『有棄有取,有失有得。』年輕人想了想,把『誠信』丟到了水裡。──誠信被丟掉了,引發你想起了什麼?請以『誠信』為題,寫一篇作文。」

高考作文是根據提供的一段故事,讓考生以“誠信”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對“誠信”作出評價,文體不限。

南京 13中理科生蔣昕捷的作文題目是《赤兔之死》,以三國故事 為基礎,編撰了赤兔馬為誠信而殞身的感人故事,讓閱卷老師拍案叫絕,給出了滿分;南京大學表示,願意破格錄取這名學生。

****

《赤兔之死》原文

建安二十六年,西元221年,關羽走麥城,兵敗遭擒,拒降,為孫權所害。其坐騎赤兔馬為孫權賜予馬忠。一日,馬忠上表:赤兔馬絕食數日,不久將亡。孫權大驚,急訪江東名士伯喜。此人乃伯樂之後,人言其精通馬語。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間,但見赤兔馬伏於地,哀止。眾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諸人,撫其背歎道:“昔日曹操做《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吾深知君念關將軍之恩,欲從之於地下。然當日呂奉先白門樓殞命,亦未見君如此相依,為何今日這等輕生,豈不負君千里之志哉?”赤兔馬哀嘶一聲,歎道:“予嘗聞,‘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將肺腑之言相告。吾生於西涼,後為董卓所獲,此人飛揚跋扈,殺少帝,臥龍床,實為漢賊,吾深恨之。”伯喜點頭,曰:“後聞李儒獻計,將君贈予呂布,呂布乃天下第一勇將,眾皆言,‘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想來當不負君之志也。” 赤兔馬歎曰:“公言差矣。呂布此人最是無信,為榮華而殺丁原,為美色而刺董卓,投劉備而奪其徐州,結袁術而斬其婚使。‘人無信不立 ’,與此等無誠信之人齊名,實為吾平生之大恥!後吾歸於曹操,其手下雖猛將如雲,卻無人可稱英雄。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後曹操將吾贈予關將軍;吾曾于虎牢關前見其武勇,白門樓上見其恩義,仰慕已久。關將軍見吾亦大喜,拜謝曹操。操問何故如此,關將軍答曰:‘吾知此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長下落,可一日而得見矣。’其人誠信如此。常言道:‘鳥隨鸞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質高’吾敢不以死相報乎?”伯喜聞之,歎曰:“人皆言關將軍乃誠信之士,今日所聞,果真如此。”赤兔馬泣曰:“吾嘗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齊之高義。玉可碎而不可損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毀其節。士為知己而死,人因誠信而存,吾安肯食吳粟而苟活於世間?”言罷,伏地而亡。伯喜放聲痛哭,曰:“物猶如此,人何以堪?”後奏于孫權。權聞之亦泣:“吾不知雲長誠信如此,今此忠義之士為吾所害,吾有何面目見天下蒼生?”後孫權傳旨,將關羽父子並赤兔馬厚葬。

****

簡評:讀罷此篇臨場作文,令人拍案稱奇。一是故事新奇。作者以熟諳三國故事為基礎,編撰了赤兔馬為誠信而殞身的感人故事,其想像力實在豐富。二是立意高遠。文章將赤兔馬擬人化,讓它在同伯喜的對話中,顯示對關羽與董卓、呂布兩類人物的褒貶,實現了“真英雄必講誠信”的主題;且以“鳥隨鸞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質高”一聯,“物猶如此,人何以堪”一句,抒寫了人生當擇善而從、唯誠信是瞻的志向,使文章的立意更上層樓。三是語言老到。通篇遣用純熟的古白話,散整錯綜,明白暢曉,文采飛揚,這種老到的語言功夫,是眾多考生無法望其項背的。得分:60分。

****

像這樣的作文題目,如果讓我們國內現在的年輕人來寫,看起來應該會像是下面這樣 :

我覺ㄉㄚ,誠信真ㄉ狠重要, 如果ㄇ有誠信ㄉ話,講ㄉ話大家都ㄅ相信, 所以ㄚ, 我ㄇ每ㄍ人都應該要誠信, ㄍ位改考卷ㄉ大大, ㄋㄇ說對ㄅ對ㄋ?


2006/02/27

也談文言文教育(一)

正月剛過,阿扁大總統又開始興風作浪,準備在馬上就要到來的敏感節日裏再一次挑起統獨的敏感神經。

於是乎,教育部的杜大部長就巧妙地配合以驚人之語了,這回他單挑老詩人余光中,槓上了他腦袋裏殘餘的“文言文”情結。他批評詩人提議增加國文教育中文言文課程的比例是腦筋還沒轉過來,認為他不了解也不重視臺灣文學云云。

老詩人的回應倒是不急不徐、語輕言重,顯示這些年來政壇上的風風雨雨,看在這位臺灣文壇老前輩的眼裏,早已化作秋月春風慣看後的淡定與自信。他說自己就是臺灣文學的創作者,一生為創作臺灣文學不遺餘力,而且他的腦袋一直往前方看,不會見風轉舵,並建議學生們如果多讀文言文,就不會發生類似“音容苑在”和“沈府謙”的錯誤。三言兩語,大快人心。

杜大部長也真不愧對他的史學出身和他語言研究的背景,見風轉舵的技術已直逼秦朝趙高的指鹿為馬。夏子覺得他對老詩人的批評並非情緒性語言,反而這正是他再理性不過的話。他就是要借此語試探(夏子說試探似乎還太保守)看看到底還有哪些人死抱著中國傳統文化不放,然後將這些抱殘守缺、指鹿為鹿的人通通給送進“中國的歷史”。

至於老詩人挨批的緣由恐怕很無辜,因為他的“鄉愁四韻”曾在2003年大陸總理溫家寶訪美演講時被溫引用,臺灣的政治領導人慣於挾帶民意把這些講話一概歸入“統戰語言”。

說來也不新鮮,古今中外執掌文化教育而為政治服務者,又豈止杜正勝一人,而因為“勇於敢”而被殺、被作踐的文人更是多得不勝枚舉,大家也早就見怪不怪了。過去威權時代的人,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和政治扯上關係的習慣,看來好像成了一種難戒的癮頭,流進後代子孫的血液裏,時不時就要發作一下,好讓各自擁護的主子還能夠繼續地在他們的政治舞臺上串串場子吼叫吼叫,縱使他們唱得荒腔走板,還是得賣力鼓掌,配合演出。臺灣人的反中和大陸人的反獨其實都是教育意識形態化的結果--如出一轍的黨同伐異。

問題是還有多少人真正關心我們的文化教育和文言文對教育的影響?

影響深遠的文化教育不論哪個政府都該捐棄成見、放開心胸,善盡潛移默化、移風易俗、薪傳文化之責,可惜如今對這類事件的討論,在言論管制的大陸固然還被壓在冰山的底部,無從探究它的影響範圍;而在號稱民主了這麼多年的臺灣,討論雖已浮出水面,而我們的輿論和傳媒也只是走走形式,沾沾豆油,幾天過後,另一個事件被抛出,還有誰會記得這一波新聞浪潮裏的泡沫?


2006/02/26

太平燕



快過年了,這些天忙著張羅一些平常不做的吃食,準備讓一家老小雖在異鄉,也能借著團聚和食物一解鄉愁。

這裡要介紹的是一種家鄉點心——福州的太平燕。

太平燕,又稱扁肉燕或燕丸,是一種餛飩在福州的變革。餛飩在中國是極爲普遍的點心,據説從漢朝時候就已有之,只是在各地流傳日久便有了不同的名稱,在閩南和台灣稱它為扁食,廣東人和香港人叫雲吞,四川人稱抄手,而扁食二字的福州方言則叫做“扁肉”。

但是福州的扁肉不論在做法和吃法上都有別於一般的餛飩。

相傳明朝嘉靖年間,一位告老還鄉的禦史大夫,回到位於閩地山區的家,每日吃遍山珍野味,日久生膩,就吩咐家廚弄點新鮮的食物換換口味。家廚苦思良久,想出一個吃肉的新花樣——以肉包肉。

他先用木槌將豬腿部的瘦肉打成泥狀,摻和適量番薯粉,擀成紙片般的薄片兒,切成雲吞皮般大小,包裹肉餡兒做成扁食,蒸煮後加入高湯。他將調製成的一碗改良式的雲吞湯端給主人。主人一嚐,覺得這新鮮物吃來皮脆肉滑,口感甚佳,乃連聲讚嘆:大妙,大妙,遂問其名。家廚還沒想到為這自創的吃食命名,被這突如其來的一問提醒,見碗中雲吞形如飛燕,乃急中生智,信口名曰:扁肉燕。

主人認為“燕”字的含義非常美,這種候鳥每年南飛時若在你家的梁上築巢,是一種家業興旺的象徵,而牠北歸時又總是帶領著羽毛漸豐的兒女同返,這又是闔家平安的意思。扁肉燕因而得名。

這道菜當然也有很多種吃法,如果當作一道點心,通常要在肉燕湯裏加入一個個煮熟剝殼的鴨蛋。“鴨蛋”二字用福州話説叫做“壓浪”。福建靠海,有不少人長年在海上討生活,也有很多人漂泊海外,對這些出外人,親友們為他們祈福時,多祝禱海上風平浪靜,或在異地生活平靜無波,就算生活裏有各種風浪,都可以被壓制或克服,最終能夠享有太平。福州諺語說“吃蛋講太平”,鴨蛋即是太平或平安的象徵。所以扁肉燕加上鴨蛋,就稱作“太平燕”。而“燕”與“宴”諧音,“太平燕”就是“太平宴”。

“無燕不成宴,無燕不成年”,太平燕,就成了福州人逢年過節、親友聚別、婚喪喜慶的宴席上都少不了的一道招牌菜。

小時候在台中過年,我記得母親都是到成功路和繼光街一帶一家老福州舖子買乾燕皮,回家自己剁餡兒,自己包。後來我到台北,除非工作繁忙或懶得自己動手時,會到東門或南門市場買現成的燕丸,回家下火鍋,但大多時候還是隨時在冰箱裏準備上斤把的乾燕皮,宴客的時候,自己動手包。如今漂泊海外,從福州來的親友偶爾會冒著風險送來闖關成功的燕皮,對我們而言,這真是傳遞吉祥和鄉情的最佳饋贈。

過去母親每年都堅持傳統,使用鴨蛋來煮太平燕,但夏子想,如果沒有鴨蛋,就以雞蛋取而代之也未嘗不可,我和母親說,就算是風浪,也是吉浪,再説雞蛋的諧音就是吉旦,不也是好日子嗎?母親聼了就笑了起來。

當然,所有的地方飲食都是經過長久飲食習慣和文化變遷而來,我們代代相傳的也就是一種可以凝聚、綿延家族傳統或鄉土人情的飲食文化和精神。



2005/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