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行止之三----臺灣/護照/人民幣

這是第三次的北京行,與六年前的第一次相比,北京已翻了兩番,到處在大興土木,整個城市顯得生氣蓬勃,建設和格局越來越具國際化的氣派,到了這裡就可以想像漢唐盛世時的長安榮景。不過軟體建設要跟上國際水平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

預計在此間停留十天,海澱區中關村的星級酒店間間人滿爲患,一鋪難求。問了酒店服務台的人員,才知道這是常態。北大、清華、以及附近幾所知名大學,每天光是國際研討會和學術、企業講座就能引來不少政要、名流和商賈,更何況金秋氣爽最宜人的季節裏,這個中國文化的首善之都,更是受到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青睞。

我住在離清華園不遠的酒店,隔壁就是一家招商銀行,我去兌換人民幣,銀行業務員態度看來親切,問我要證件,我問是要護照還是旅行證,他說護照就行,我遞上我的“中華民國”護照,他翻來覆去看了幾回,好像在翻閲一件從沒見過的前朝遺物,然後跟我說這個不行,我問爲什麽,他指著“中華民國”四個字明知故問地問了一句“有這個國家嗎?”

這挑釁意味極濃的一句話立刻刺激了血管裏潛藏的臺灣意識,使我覺得自己被矮化了,我懷疑自己到了中國的外事處,反問一句:“這裡不是銀行嗎?”
他回答:“是銀行,不過依照規定……”

我聼著氣更不打一處來,我說你問我要護照,這就是我的護照,是現在在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核發的護照,李敖和連戰來北京,用的也是和這一樣的護照。
他說他看過臺灣旅客的“護照”,不是這樣的,我馬上知道他指的是臺胞證,於是出示我的旅行證,這是旅居國外的“華僑及港、澳、台同胞回中國的旅行證”,我說:“這可是駐美國的中國大使館簽發給我這個“臺灣同胞”的合法證件了吧!“

他還在玩證件遊戲:“美國華僑的證件應該是美國護照”。顯然像我這樣的華僑還真不多見,難怪他要少見多怪了。我說:“我只是僑居美國,我還不想拿美國護照,難道持美國護照的華人比持中國旅行證的華人更容易在中國的銀行兌換到人民幣?”

他於是說這是政治的問題,他還是得按照規定來辦事兒,言下之意頗有幾分無奈,我說:“既然如此,你就不要泛政治了,無論是打哪兒來的小老百姓來這兒換人民幣,都是爲了要在北京消費,你對臺灣同胞的便利服務也是直接貢獻了“祖國”的經濟發展,不是嗎?“

這一句話才止住了他的纏鬥,把我要兌換的人民幣從窗口遞了出來。

真了不得,人民幣升值的勢頭,顯然已率先反映到銀行服務員的態度上去了。

或許我該覺得鬱鬱然悲從衷來,或是有些身為臺灣人的悲哀,但我卻真沒有這樣的感覺,我覺得雖然只是小事一樁,卻凸顯出持續並善意的交流,對兩岸或是美中台三邊的經濟發展、區域整合和政治和諧是多麽重要的一件事。而不論是哪個政府,中央、地方、或地區,都不該繼續死要面子讓人民大衆活受罪,能在小老百姓所關注的小節處做出調整、給出方便的政府,才能更快地跟上全球化的腳步。


2005/10/22